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ID:25295399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1页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2页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3页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4页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freelchallenge)即产生了“福利需求”——贫困个人和家庭对公共救助的需求。为了迎接“社会问题的挑战”,日本政府于1950年颁布实施了生活保护制度,救济保护费占国家一般会计支出从两年前的1.9%提高到2.9%,绝对数提高到原来的2.57倍。从被保护家庭和人员数量看,开始实施的1951年,被保护家庭为近70万户,被保护人员为204.7万人,相当于当时人口总数的2.42%。1955—1956年、1960年的高经济成长带来了被保护家庭和被保护人员的减少。1961年

2、,被保护家庭由1951年的69.9万户下降到6.3万户,被保护人员也比10年以前减少了40万人,达到164.3万人。这以后到1993年为止,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被保护家庭、被保护人员数有增有减,但是总体上是呈下降的趋势。1993年的被保护家庭为58.6万户,被保护人员为88.3万人,均相当于历史最低水平。可从1994、1995年开始,被保护家庭和被保护人员的数量又有所上升。2002年底为止,日本生活保护制度所覆盖的被保护家庭为87.1万户,被保护人员为124.3万人,保护率为0.98%,分别比1993年增长了48.

3、63%和40.77%。生活保护制度中被保护家庭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福利需求的复杂关系。日本的经验是:在社会转型完成(1950-1965年)前,救助类的福利需求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但从量上看仍然很大。在转型完成后经济的发展状况(景气与否)对福利需求的变化较为敏感。三、日本生活保护制度面临的问题或困境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生活保护制度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民生存权的行使。生活保障制度自成立以来对日本贫困问题的缓解,甚至贫富差距的缩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家庭结构等多方面

4、的变化,生活保护制度也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一)耻辱感问题蒂特马斯(Titmuss)很早就指出:“采取目标定位策略的福利政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耻辱感问题”。社会救助通常是采取目标定位的方法,即把稀缺资源有效地分配给最需要的人,这样也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耻辱感”问题。“耻辱感”产生具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家计调查的程序;第二是受益资格的条件,如受益人须定期到有关部门报到、必须参加必要的培训甚至接受劳动管理部门给他们介绍的“合适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公益工作等等;第三就是领取福利这一事实的本身,即被贴上了“穷人”的标

5、签。日本的生活保护制度也不例外,存在一定的“耻辱烙印”。生活保护制度中规定,被保护者有义务接受福利机构关于生活维持方面的指导,否则社会福利机构有权停止或改变被保护人的补助。在具体执行中,社会福利事务所进行财产调查或生活指导时使用的具有特殊标识的福利车,还有平时经常遇见的民生委员的说服式教育等等。更为突出的是,日本社会福利界普遍认为,日本过于严格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使许多贫困者望而却步。根据制度规定,只有当本人确实没有获得收入或其财产已经用光,其法定扶养人也尽了抚养义务或无力抚养时才能获得国家的保护,所以不仅本人需

6、要接受严格的财产和收入调查,与其相关的具有抚养义务的人也需要接受调查。强烈的“耻辱感”文化使得一些人宁可选择自杀也不让自己及其家人“受辱”。虽然日本政府也开始意识到“耻辱感”问题的存在,并于1995年7月提出社会保障除应强调普遍性、综合性和有效性之外还强调国民的权利,但这个难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以部分学者认为,这也是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被保护人口比率长期较低的原因之一。(二)自立自助问题伴随着日本经济景气下降,其社会救助的收入调查和家计调查更加严格,防止由于道德风险产生的低效问题,更是贯彻日本生活保护制度一贯的

7、原则,就是自立和自助,这也是世界各国社会救助最明显的发展方向。但是,日本的生活保护对象年龄结构却表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非劳动年龄特征,2000年非劳动年龄组的比例为60%以上。从生活保护开始的理由看,由于“伤病和收入减少”的原因占70%以上。从生活保护停止的理由类别上也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因为“劳动收入增加”的原因而停止享受生活保护的比例由1965年的26.9%降低至1999年的9.4%;而“死亡或失踪”原因则由1965年的10.5%升高到1999年34.7%。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造成了近年来的高

8、失业率和公司减薪,这就产生了因劳动收入的减少而要求生活保护家庭的增多,而退出生活保护制度因为“劳动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少。同时,被保护时间也具有长期化倾向,1964年享受10年以上的比例为9.4%,而1999年这一比例为34.3%。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在高龄化和社会结构、形势的变迁的当今日本,难以自立的人越来越多,“自立”也许应该重新定义了。(三)行政事务中地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