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

ID:25303380

大小:5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9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_第1页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_第2页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_第3页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_第4页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的度项目(编制大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申报全流程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9—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E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新型处理器结构、高速互连网络、整机基础架构、软件环境、面向应用的协同设计、大规模系统管控与容错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依托自主可控技术,研制适应应用需求的E

2、级(百亿亿次左右)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在“十三五”末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研发一批重大关键领域/行业的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建立适应不同行业的2—3个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中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环境。配合E级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研发,探索新型高性能计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建立具有世界一流资源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在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所取得的经验,促进我国计算服务业的产生和成长。本专项围

3、绕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研发、高性能计算环境研发等三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0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19—2016年启动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E级计算机总体技术及评测技术与系统,高性能应用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机制,重大行业高性能数值装置和应用软件,E级高性能应用软件编程框架及应用示范,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服务化机制与支撑体系,基于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服务系统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以及新型高性能互连

4、网络、适应于百亿亿次级计算的可计算物理建模与新型计算方法等基础前沿研究。2016年在三个技术方向启动10个任务。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1.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1.1总体技术及评测技术与系统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提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发展技术路线图和总体技术方案。研究我国高性能计算技术标准体系和核心标准,推动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计算应用和高性能计

5、算环境的协调均衡发展。研究E级高性能计算机评测方法与技术,发展体现应用特点的基准测试程序集,对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评测,以评测促进研究工作。考核指标:完成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技术路线图和总体技术方案;完成我国高性能计算技术标准体系,制定3个核心标准;提出适应E级高性能计算机评测需求的评测方法,—19—研制基准测试程序集和评测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测环境,完成对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评测。支持年限:不超过5年拟支持项目数:1项1.2新型高性能互连网络(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面向百万节点、数千万处

6、理器核规模,开展按需弹性网络设计方法和光互连网络的研究,实现互连网络结构(拓扑和路由)与应用通信特征的最优匹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与计算和存储协同的融合网络理论、架构与协议、相应的编程模型和通信模型,网络与国产处理器的融合架构与设计,融合多协议的新型网络设备体系结构。高性能高密度的光互连网络架构、基于光交换的动态光路可重构网络和路由算法、低功耗设计及光电高密度集成。应用通信行为分析和建模、面向应用通信特征的高性能互连网络结构设计方法、高阶路由器设计方法、无死锁和可容错路由算法等。考核指标:提供原型芯片

7、及原型系统,证明技术有效性。形成网络与应用、计算和存储相互协同的设计新方法,建立和发展新型大规模计算机互连网络理论,为我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保持领先优势提供关键保障。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19—拟支持项目数:1—2项1.3E级计算机关键技术验证系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提出突破制约E级计算系统功耗、性能、可扩展性等技术瓶颈的新思路,基于自主可控核心器件,探索先进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构建规模性验证系统,验证E级计算机系统的可实现性,为国产E级计算机的研制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研究可实现E级计算机

8、的体系结构、高性能高可扩展的互连通信、能耗管控和高效冷却、高效计算节点、自感知操作系统、编程模型和编译系统、多层次存储、综合容错技术等E级系统关键技术,采用国产超高性能处理器以及相关系统技术,实现规模性验证系统,并运行基础软件和典型应用,验证E级计算机的可实现性。考核指标:完成E级系统关键技术验证系统,系统的规模为512个节点,单节点每秒5T—10TFlops双精度浮点计算性能,节点能效每瓦10—20Gflops,互连网络的点对点单向带宽大于200Gb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