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

ID:25451229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_第1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_第2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_第3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_第4页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课堂:思考着的教学论文[摘要]带着一满荷包问题走进教堂的课算好课,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一个便于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是好教案;一个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摘要]带着一满荷包问题走进教堂的课算好课,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一个便于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是好教案;一个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案是好教案;常问的学生是好学生,爱问、会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问得很深刻、很奇特,更可能是杰出人才的未来之星。[关键词]教师;教学;教案一位教师连续讲两节课未喝水,中间休息时

2、也未喝。一次一次都这样,学生问:“老师,你上课不喝水?平常喝吗?”老师答:“平时?我几乎不停地喝水,一小时至少一次。”学生更奇怪了,“那为什么上课不喝?”“总不记得喝了。”老师又答。其实,上课前这位老师有时也带上了水,可是仍未曾喝过。他确实没顾得过来,他随时在思考着。平时伏案工作不也思考吗?可是,课堂上的观察和思考更多,更紧迫,更需灵机应变。问题确实是很多的。起码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听懂了吗?优秀的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而常常这样问:“我讲清楚了吗?”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学生可能作如下回答:“你讲清楚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我没有弄懂。”即使学生未回答是否听懂了

3、,只要看到学生凝重的面孔,老师就得立即思考:学生的问题可能在哪里呢?我如何换一种说法或讲授法?若弄不清楚他们的困扰之所在,是否再补充询问一些问题呢?是否还需要补充一些案例来说明?或者旁敲侧击地围绕主要问题再附几个相对具体、相对浅显的局部性问题,以便迅速弄清楚学生的困难之所在,同时进入解答或释疑的过程。学生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对概念还是在对命题的理解上?是命题本身还是在命题的论证上?论证之时,又在哪个环节上特别困难?其实,有时是逻辑上的混淆,有时是思维定势上的障碍,有时是前提性知识的不足,究竟属哪一类问题呢?显然,教师需十分及时地思考当堂所面临的情况。一堂好课应少不了让学生提问,还要

4、设法引导学生发问。如何引导呢?是径直由自己发问还是诱导学生提问?还是直接地请学生就一要点提问呢?还是任凭学生随意询问?教学有方法,教学无定式。实际上,只有让学生既处在集中思维又很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问题出来。若想学生集中思维,除了讲课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所以,老师只能苛求自己。引导学生围绕而不远离一个主题,却又有富于弹性的空间,这样,既有效又可使他们有更自由的问和答。越是自由的状态,越容易涌现出问题来,越能获得最佳效果。一旦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必及时应对;若遇到学生问题本身不够清晰时,还需及时设法让学生自己把问题明朗起来,以便有的放矢地给予回答,或不直接予以

5、回答而首先将学生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后仍引导学生自解自答,最后组合为相对完整的答案,这个过程更好。这叫做思考着的回答。经常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会有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想法出现,有些是自己未预想到的问题,有些是自己还要想一想才能回答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自己一时答不上来的。这都是非常好的现象,会促使老师更积极地思维和应对。有人说,教学是对话,是交流,是理解。这种说法实在是不错。交流,对话,必然是双方的;学生参与这一方常常更困难,可是,一旦他们参与,他们对知识、语言、概念的把握质量会大大不同。所以,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看着、听着,而是让学生思考着,教师思考着地教,学生才更可

6、能思考着地学。欲使学生思考着地学,教师需有更多的思考。教学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将知识展现给学生,而且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状态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在学知识,也是在学思维。教学生如何去思考的办法,就是教师设法将自己的思考方式(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不同途径自然地表露出来。这样,就便于学生看到,问题不仅是可以这样回答的,而且是可以这样思考的。思维的方式,思考的途径常常就是发问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没有询问、求问的过程,就没有有效的思维过程,也就没有学习深入的过程。比如,大家都说要学会关心。可是,有多少人曾问过:关心为何需要学习?关心需要学些什么?学起来会有哪些困难?大

7、约要经过一些什么样的学习经历才可能学会关心?怎样才算学会关心了?这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学习的质量也高得多。又比如,大家都说以人为本,可是,有多少人曾问过:为何要以人为本呢?人是本,什么是末?人曾经是本吗?本末倒置过吗?若未曾倒置,何以现在强调要以人为本?做到哪几点,才算基本上做到了以人为本呢?这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就有可能真正理解了。自然科学也如此。例如说力等于质量乘加速度。那么,匀速运动(此时加速度为零)为何也很有力呢?甚至,速度在慢慢降下来的时候(此时加速度为负数)为何也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