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

ID:2545718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_第1页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_第2页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_第3页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_第4页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及其合理群体结构调控技术论文.freel2以上,再继续增产难度加大。植株个体的一些内部矛盾将转化成阻碍单产继续发展的主要矛盾。要使小麦高产更高产,需特别重视高产新品种的培育应用,采取创新手段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发育与个体发育的矛盾1,努力实现超高产品种应用与合理群体结构的调控相结合。现根据笔者近年来小麦高产栽培的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1超高产小麦品种特点黄淮海平原地区小麦生育期间气候特点是秋季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冬季雨雪稀少,温度变幅较大;春季多旱,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夏初温度偏高,.freel)、茎秆坚韧、

2、有弹性、根系发达、耐肥水的品种,以增强抗倒伏性。1.4灌浆速度快,粒重较稳黄淮海地区小麦灌浆时间较短,灾害性天气多,人为调节余地小,因此高产品种应具有抽穗开花早、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粒重较稳定的特性。2超高产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特征2.1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统计分析表明,构成小麦产量的3个因素在实际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穗数为47.5%,穗粒数为29.2%,千粒重为23.2%(梅楠,1990),其遗传率分别为4.6%~7.0%,24.0%~35.4%和52.0%~81.7%,说明3个因素的栽培调控潜力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由于高产田的有效穗数已基本

3、趋于饱和,而穗粒数的变幅较大,因此实现小麦超高产重点是挖掘穗部潜力,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防止千粒重降低,确保穗粒重的提高。合理的群体结构特征应当是既要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又不因群体过大而大幅度减少穗粒数,降低千粒重,使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2.2群体光合性能好高产小麦群体对太阳光吸收或透射率高,受光状态好,光合能力强,净光合生产率高。这种高光效群体,除要求合理的茎数和叶面积之外,还要求植株个体健壮,叶片主体分布合理,挺而上举,能充分利用光能,实现超高产。研究指出,在群体总生物产量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挑旗后干物质的积累量,挑旗至成熟期干

4、物质积累应占总干物质的60%左右才能实现7500kg/hm2以上的高产2,因此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挑旗后群体的光合性能和光合产量,是小麦超高产的关键。2.3茎蘖消长动态合理高产麦田茎蘖峰值出现在起身期,到达峰值期后分蘖两极分化快、强度大,群体内部通风透光好。为促进茎蘖消长动态合理发展,应根据品种特点,从确定基本苗开始,实行全程调控,以控制分蘖峰值和促进分蘖两极分化,使高产麦田要求的峰值与某一品种预定群体指标相吻合。3合理群体结构的调控技术3.1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高产田确定合理基本苗数的原则是使植株个体分布均匀并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提高分蘖

5、成穗率,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合理减少基本苗数,以协调群体内部的矛盾而实现高产。具体讲,就是根据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有效分蘖期长短、分蘖力强弱及单位面积上所容纳的适宜穗数来确定,即合理基本苗X=Y/Es。其中:Y为单位面积适宜穗数,一般以品种介绍或经验来确定;Es为单株可靠成穗数,可根据品种的理论有效茎蘖数(R)与实际分蘖发生率(r)来估算,即Es=R·r。理论茎蘖数(R)是由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决定的。它因品种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和主茎拔节时有效分蘖应具有可靠叶片数(tN)而异。各品种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N-n-tN+3。3.

6、2高质量整地播种精播高产麦田主要采用在降低基本苗的基础上以促为主或促控结合的种植管理模式,为实现基本苗的齐、全、匀、壮,应特别强调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使土壤上松下实,地面平整无坷垃;播种时要有合理的宽、窄行配置,以改善行间光照条件,做到覆土深度适宜,下种均匀,达到“种不相挨,苗不相靠”的要求。3.3控促结合的看苗管理技术小麦有冬前和春季2个分蘖高峰期。春季是分蘖消长最活跃的时期,具有生长快、矛盾多、变化大的特点。因此,春季是看苗管理、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时期。小麦的群体结构动态指标是看苗管理的主要依据,其次是麦田的长势

7、长相。小麦返青以后,群体偏大、生长偏旺的麦田,春季管理应以控为主,采用氮肥后移、深耘断根等办法,必要时采用化控手段,尽量减少春季无效分蘖的发生,促使加快两极分化,待群体趋于合理时(一般在拔节期,甚至挑旗期)再进行促进,使其由旺转壮,提高小麦开花后植株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向穗部器官运输的比重3,4。群体小、长势弱的应采取合理运用肥水、中耕松土等措施,促分蘖发生和提高分蘖成穗率。对群体适中、长势稳健的麦田,可采取控返青(防止春季分蘖过多的发生)促拔节的管理办法,在第1节间伸长固定,分蘖两极分化基本结束,群体大于成穗数的20%时再追肥浇水,促使麦田一

8、壮到底。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