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

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

ID:25555436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1

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_第1页
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_第2页
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_第3页
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_第4页
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分析陈光银CHENGuang-yin(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400020)摘要院说明移土培肥工程对土壤颗粒变化的积极影响,为今后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提供理论支持。采取土样进行化验,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移土培肥措施土壤比未采用移土培肥措施土壤粘粒和砂粒含量均有所增加,粉粒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在采取移土培肥工程措施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特征无论粘粒、砂粒还是粉粒均会发生分化。移土培肥对工程区域土壤颗粒特征分异有积极影响,说明以移土培肥为代表的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具

2、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jyqk淹没线以下土壤质量较好的耕作层(又称为移土区或采土区)土壤剥离,运至相对瘠薄的非淹没坡地区(又称为覆土区),同时采用土地整理、坡改梯等辅助措施对新移土壤进行固定和培肥的一种工程措施[8-9],通过这一人为定向性和目的性的土壤迁移和固定,为有效利用三峡库区脆弱生态区消落带[10]质量相对较好的土壤,使其非淹没区中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1-12],不但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生产力的空间格局进行二次分配,而且是对土壤生产力特别是表土资源再利用的价值进行整合和配置。对工程实施后效益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一些学者的关注热点,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基础上

3、,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培肥前后土壤颗粒特征,为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实施前后土壤颗粒分异规律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研究区概况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为忠县厚复兴镇天台村和东溪镇双新村两个行政村,位于重庆市中部,采样点范围为北纬30毅15.27忆~30毅16.53忆和东经108毅04.26忆~108毅07.06忆。研究区属深丘浅丘夹山脉地貌,海拔高程为117耀1680m,处于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秋两季降雨集中全年降雨量的63~69%,年平均气温15.5~17益,年降

4、水量1180毫米,土壤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轻粘土居第二位,其次为砂土和砂壤土。1.2样品采集区概况本次采样在控制土壤层次、坡度、坡向以及田间管理措施大体一致的条件下,选取忠县移土培肥工程典型示范区复兴镇天台村和东溪镇双新村共计24个点作为研究采样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整理,采样区行政区划见表1。1.3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种植作物包括豌豆、南瓜和辣椒为耕地代表,选择枇杷林为经济林地的代表,并选择收割地统一代表以土地利用率相对较小或是已经收割了作物还未重新种植的土地等五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选

5、取采用移土培肥工程措施后(以下简称M措施)的这五类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土壤作为一类采集对象,作为处理组,其中包括,选取没有采用移土培肥工程措施(以下简称CK措施),且耕作管理和施肥措施相似的、并与处理组对应相同土地利用/覆被利用类型的土壤,作为另外一类采集对象,作为对照组。研究采样时,在母岩一致的情况下,以采集不同经纬度,高程,坡度、坡向,土壤利用/覆被特征和移土培肥现状的土壤样品,共24组(具体特征见表2)。采用英国制造MalvernMastersize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颗粒,测定前先用六偏磷酸钠([NaPO3)6]浸泡土壤样本20h,再用超声波对样品分散5min,

6、土壤颗粒及机械组成特征指标按照美国农业部粒级分类标准,将土壤粒级划分为粘粒(<0.002mm)、粉粒(0.05耀0.002mm)以及砂粒(2耀0.05mm)。比较同种植被模式下,采用(未采用)移土培肥措施土壤颗粒差异分析和都有移土培肥措施条件下,同时比较采用移土培肥措施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土壤颗粒的差异特征。2结果与分析土壤颗粒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在移土培肥地区,移土培肥后土壤颗粒特征变化直接影响培肥后土壤质量高低,是评价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并对今后利用方式及生态演化产生影响。2.1采用/未采用移土培肥措施土壤颗粒特征由图1可知,采用

7、移土培肥工程措施土壤比未采用移土培肥工程措施土壤粘粒和砂粒含量均有所增加,粉粒有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采用移土培肥措施下种植萝卜地红薯地、玉米地、收割地以及豌豆尖地的土壤粘粒比未采取移土培肥措施下种植萝卜地、红薯地、玉米地、收割地以及豌豆尖地的土壤粘粒分别增加了5.55%、166.26%、33.70%和74.89%。采用移土培肥措施下种植萝卜地、红薯地、玉米地、收割地以及豌豆尖地的土壤粉粒比未采取移土培肥措施下种植萝卜地、红薯地、玉米地、收割地以及豌豆尖地的土壤粉粒分别降低了22.97%、48.0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