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doc

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doc

ID:25560421

大小:9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doc_第1页
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doc_第2页
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doc_第3页
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十五计数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2.掌握中规模集成技术器的使用方法及功能测试方法。3.掌握计数器的级联方法。二、实验原理触发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逻辑元件,用触发器可以很方便地构成计数器。图15.1四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及工作波形Q3Q2Q1Q0QQDQ

2、在直接置零端加入一负脉冲清零。工作波形如图15.1(b)所示。若将图15.1中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一位的CP端相连接,即可构成四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外部接线灵活多变,可以组成各种进制的计数器,使用非常方便。74LS290型集成芯片是异步二-五-十进制计数器,其管脚排列图如图15.2所示。R0(1)和R0(2)是清零输入端,当两端全为1时,计数器清零,Q3Q2Q1Q0=0000;S9(1)和S9(1)是置“9”输入端,当两端全为1时,Q3Q2Q1Q0=1001,即表示十进制数9。CP0、CP1是两个时钟脉冲输入端。只输入计数脉冲CP0,由Q0输

3、出,为二进制计数器;只输入计数脉冲CP1,由Q3、Q2、Q1输出,为五进制计数器;输入计数脉冲CP0,将Q0端与CP1端联接,由Q3、Q2、Q1、Q0输出,为十进制计数器。若将计数器适当改接,利用其清零端进行反馈置0或采用并行预置数的方法,可得到小于原进制的多种进制的计数器。如74LS290型十进制计数器就可通过清零法改接成六、七、八、九进制的计数器。而将多个计数器采用一定的级联方式串联起来,又可得到任意进制的计数器。R0(1)R0(2)CP1Q0Q3141312111098UCCCP01234567S9(1)Q2Q1地74LS290图15.274LS290的

4、管脚排列S9(2)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数字电路实验箱1台2.双踪示波器1台3.74LS74双D触发器1片4.74LS290集成计数芯片2片四、预习要求1.复习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触发方式。2.熟悉74LS74、74LS290的管脚功能。3.掌握二进制、十进制、任意进制计数器的组成原理。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74LS74双D触发器构成四位异步二进制计数器(1)按图15.1接线。接逻辑电平开关,接高电平(+5V),将最低位的CP端接单脉冲电源,Q3、Q2、Q1、Q0端接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入端口。(2)给低电平,清零。从CP依次送入单脉冲,观察Q3、Q2、Q1、Q

5、0的状态,并记入表15.1中。(3)将单脉冲改为1kHz的连续脉冲,用示波器观察Q3、Q2、Q1、Q0的波形,并记录下来。(4)将电路中的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一位触发器的CP端联接,构成减法计数器。按步骤(2)、(3)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Q3、Q2、Q1、Q0的状态与波形,其中Q3、Q2、Q1、Q0的状态记入表15.1中。表15.1类型CP数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Q3Q2Q1Q0Q3Q2Q1Q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2.十进制计数器逻辑功能测试(1)选取一片74LS290,接成十进制计数器。将CP0端接单脉冲电源,Q3、Q2、Q1、Q0

6、端接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入端口。(2)清零后,从CP0依次送入单脉冲,观察Q3、Q2、Q1、Q0的状态,并记入表15.2。表15.2CP数二进制数十进制数Q3Q2Q1Q012345678910(3)将单脉冲改为1kHz的连续脉冲,用示波器观察Q3、Q2、Q1、Q0的波形,并记录下来。3.任意进制计数器逻辑功能测试(1)六进制计数器逻辑功能测试①选取一片74LS290,接成六进制计数器。(参考有关书目,画出电路。)②清零后,从CP0依次送入单脉冲,观察Q3、Q2、Q1、Q0的状态,并记入表15.3。③将单脉冲改为1kHz的连续脉冲,用示波器观察Q3、Q2、Q1、Q0

7、的波形,并记录下来。表15.3CP数Q3Q2Q1Q0123456(2)六十进制计数器逻辑功能测试(选作)①选取两片74LS290,接成六十进制计数器。(参考有关书目,画出电路。)②输入1Hz连续计数脉冲,进行00—60的累加计数,并记录。六、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有关的实验电路,按实验内容记录实验数据和波形。2.如果采用74LS160型同步十进制计数器改接成六进制计数器,应如何改接?画出电路图。它与74LS290在功能上有何不同之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