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

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

ID:2564362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_第1页
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_第2页
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_第3页
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_第4页
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数学课堂走近生活论文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一、联系生活设疑导入,引出数学问题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个好朋友星期天要去游玩,准备买点饮料带去,(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价钱)你们能帮老师出主意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买3瓶矿泉水,花去2×3=6(元);有的说,买6瓶“红牛”,花去5×6=30(元);有的说,矿泉水和“红牛”各买3瓶,花去2×3+5×3=21(元),有学生补充也可以这样算,(2+5)×

3、3=21(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矿泉水、“红牛”和面包各买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3=21(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二、联系生活合理补充教材内容,更好地服务教学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重组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1、根据当地条件合理补充教材。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

5、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调查任务:明天我们要学习“百分数”,谁理解“百分数”,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数”,想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样布置后,学生一方面通过预习了解了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另一方面,又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数。由于课前学生调查了各式各样的百分数,便纷纷在课堂上汇报并说明它的含义。如,衣服的成分标签上,成分90%是羊毛,成分10%上涤纶;我国的耕地面积是世界耕地面

6、积的7%……通过课前调查汇报,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大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认知结构。2、联系实际适当改编教材,让学生易于接受。通用的数学教材具有共同性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此时就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适当地充实和删改。例如,有这样的一道例题:(例2)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例2所述的情境与农村的现实生活存在差异,而在此基础上要去分析理解计划与实际的数量关系,更显困难。教学时,我把例题改编成:我们

7、班的江彬同学(此生经常花钱大手大脚),口袋里有10.5元钱,他计划在这一个礼拜(7天)内花完,可当老师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节约点之后,他决定每天节省1元钱,用来买课外书。那么江彬同学口袋里的钱现在可以花多少天呢?这样的改编,让学生直面熟悉的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难度,通俗易懂。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很快就掌握了知识点。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8、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创设了“美丽的图案”的情境活动:我们搬到新校舍后,校园缺少绿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帮忙,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