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

ID:2566620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freelL,每晚睡前高位保留灌肠1h。结果总有效率为86.7%,且显效率较高(40%)。刘云海12将该病辨证分3型治疗:①痰浊阻络、痹阻关节型,治以祛瘀通络、宣肺利湿,选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②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型,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选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③脾肾衰败、湿浊滞留型,治以通腑泻浊、扶正固脱,方选温肾解毒汤合大承气汤加减。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加减:关节痛加独活、威灵仙、秦艽、海风藤、路路通等;发烧加石膏、知母、生地黄;蛋白尿加石韦;尿有白细胞加金钱草等;下焦湿热

2、加瞿麦、金钱草、紫花地丁、白茅根等。结果有效率达88.1%,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缓解率达86.7%。毛氏等13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治疗本病:①初期临床症状以关节病变为主,辨证多属痰湿阻络,痹阻关节,治以祛瘀通络、健脾除湿;②中期出现腰痛或伴尿路结石、尿路感染时辨证多有湿热下注,损伤肾络,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伴有尿蛋白或血尿甚至出现轻度肾功能衰竭时,治以健脾益肾、化气行水,兼化湿浊;③后期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临床上多有脾肾虚衰、浊毒留滞的证候,治以温补脾肾、降逆通腑泄浊,结果取得较好疗效。3.2经方运用李氏等14采

3、用经方八正散加减治疗该病3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孙氏等15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加味地黄汤治疗,对照组(23例)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尿酸、β2-MG、24h尿蛋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味地黄汤对痛风性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陈以平16在该病发作期治以祛邪为主,佐以活血,方用三妙丸合桃红四物汤治

4、疗;稳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活血,方以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及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选用大量含有生物碱类的中药,如土茯苓、秦皮、虎杖、泽泻等,取得较好疗效。3.3自拟方赵氏等7以温肾化毒和络为法则研制温肾化毒合剂,治疗本病30例,总有效率达86.7%。张氏等17采用护肾痛风泰,并随证加减治疗本病3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8.57%。伍氏等18运用中医化湿泄浊祛瘀法组方治疗证属湿浊内蕴、瘀血阻络型痛风肾20例,总有效率为85%,且显效率较高(55%),提示该法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杨氏等19将本病分为2组,治疗组(33

5、例)治以扶正祛邪法,予痛风汤剂加益肾养肝合剂治疗,对照组(25例)只予痛风汤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尿酸、尿β2-M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扶正祛邪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祛邪法,尤其在改善肾小管功能上疗效更优。钟氏等20采用补肾痛风汤治疗痛风性肾病23例(同时给予小苏打1~2g,每日3次口服,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2000mL),治疗30d后观察到总有效率为86.96%。高氏21以清热化湿甘润通络中药治疗痛风性肾病30例,有效率为86.7%。张氏6自拟四四二合方治疗本病,并与用别嘌呤

6、醇治疗的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75.0%,提示四四二合方有较好的疗效。宋氏22用痛风合剂合化瘀通脉液治疗本病30例,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服别嘌呤醇的对照组(70.0%),并且观察到中药改善代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血、尿β2-MG较为明显,并在降血脂、降血液粘度上有明显优势,从而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3.4中西医结合治疗张氏23在应用别嘌呤醇的基础上加用益肾蠲痹方,与单纯应用别嘌呤醇组做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及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全血粘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

7、有统计学意义(P0.01)。郑氏等24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降尿酸方加别嘌呤醇治疗组(30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特点分析,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降尿酸方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别嘌呤醇用量少,且疗效高。王氏25采用培土固元逐瘀泄浊法组方,并配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与单纯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2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在降低尿微蛋白、α1-MG、β2-MG、24h尿蛋白及降低血清

8、肌酐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吴氏等26用丹红注射液配合碳酸氢钠及别嘌呤醇片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取得总有效率为90.6%的显著疗效。4小结与展望尽管目前中医学对痛风性肾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但由于尚无统一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各地报道的资料之间差异较大,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