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

ID:25761875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_第1页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_第2页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_第3页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_第4页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论文中国学世界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更深层次的表现。对世界范围内汉学研究论著的关注、介绍乃至,是所有人文学者不能回避,且应积极参与之事,如此可预学术之流。近些年伴随着《世界汉学》、《法国汉学》等专刊,海外中国学论著等丛书的相继出版,一批位于学术前沿的,用新理论、新法重新整理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外研究成果开始得到相应地重视和有系统地引进,借此“”之桥.freelinaryaddress”作“疏意”,审读文时未查到出处。但根据文意应为“序言”的同义词,即“疏头”:僧道拜忏时焚化的祝

2、告文,上写主人姓名及拜忏缘由等。(参见《辞源》页;《汉语大辞典》第册,页)改“疏意”为“疏头”既比较符合原意,且更准确。又此书页,注,把《清朝文献通考》和《清朝通典》简称为《通考》和《通典》。这实际上是混淆了四部书,应根据历史学规范简写成《清通考》和《清通典》,不致误导读者。在审读《法国汉学》第四辑中有如下文:“在上引《隋书·经籍志》中所记述的道教仪式之外,还用一种不太肯定的口气记录了一种道士们所宣称但却未必如此的箓的古代传说。(中略)虽然隋代的历史学家记录了这个不太可能的道教的说法,(中略)很难

3、证实隋代的编年史学家们……”《隋书》是唐代史学家编纂的,此处应改为“隋史的编纂者”或“唐代的历史学家”。同类者尚有侯旭东在《误丛生的一部书——〈佛教征服中国〉中本琐谈》(载《中华读书报》)文中的举例:“如原书页‘intheHou-Hanchi,.freelentators”作“儒家评论家”也不能算错,但“清议”一词可能比较符合传统,也更典雅。又比如称南地区下级管事者为“teacher”,作“蒙师”不如“师爷”确切。袁筱一等法国马丁·莫内斯蒂埃著《人类死刑大观》(漓江出版社,年)第、页两副插图下的注

4、文分别为“西军事势力代表对‘拳击手’施斩首刑”和“拳王的斩首刑(中国,年)。”。“boxer”在此处不应直为“拳击手”,而是专指年前后中国民间反侵略组织“义和团”的前身“义和拳”一词。《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年)第页注“见L·S·杨的两篇文章,……收入的《汉学中的远行》(xcursioninSinology)”。“L·S·杨”即杨联陞。“xcursion”一词本身有远行之意,但用在中国书籍和文章的名称当中,应释作“短文”,又可引申来表达中文特有的文体“赋”、“策”等。

5、如苏东坡《赤壁赋》,英国名汉学家翟理斯(HerbertH.Giles)把它成“AnxcursionBelo.Schipper在《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分别被为“席佩尔”、“史波儿”、“施博尔”。在参加了一次Schipper在京举办的讲座中,我才知道他的式中文名字是“施舟人”。又比如《美国中国学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页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以擅长中国语言学和历史学闻名、撰写过《安禄山叛乱的背景》、《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中华书局,年)的蒲立本先生(dwinGeorgeP

6、ulleyblank)作“普利布兰克”。《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一书的著者Schafer被为“谢弗”,其实他有中文名字,叫“薛爱华”。或者过分强调名的精确度有吹毛求疵之嫌,但中文是不同于西表音字母文字的一种音、形、义相结合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含义,通假和转注则有特别的规定。就算在阅读姓氏名称时,出现同音异形的字,也会被认为是指示不同的人物或事物。使用此种与西文截然不同文字的中国人在阅读时也养成了更重视识别文字字形而不是读音的习惯。而且长期以来汉语对外来词的消融力是

7、古今一贯的,并形成了以意为主或意与音杂糅的规律。这种意法的使用更加强调字符形态与音读对应的确定性和准确度。所以者采用了不同名来反映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就会误导读者,即时差之毫厘,理解时必然谬以千里。又如,《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的者把日本学者林友春的论著为“《元明时期的学堂教育》载《近世中国教育》”,而且出版地未出。但核对了日文原著才知,其名当为《元明时代的书院教育》载《近世中国教育史研究》,东京国土社出版。同样的错误在《从理学到朴学》一书第页也出现了。日本中国学者及其论述往往夹杂中文或者全部使用

8、中文,这既为者提供了便,又增加了工作量,因为稍稍疏忽就可能因未查检而出现文不准确的情况。形式问题之二:对史料形式的规范化处理是衡量者学术水准的标尺。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之中本则较好地体现了形式统一、内容充实的原则。文中所有涉及中文史料的地,者都先根据外文把原著者对这段史料的理解文字忠实出;再把原始的中文史料附见于后,并改变字体,用括号括出以示区别。例如:此书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年)页“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