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ID:25855635

大小:76.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宁波金峨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一、规划依据与技术体系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景区概况1.1地理位置1.2自然环境1.3社会人文1.4风景旅游2、旅游资源类型分析3、旅游资源总体特征4、旅游资源开发评价5、总体评价三、规划总纲1、规划原则2、规划指导思想3、规划目标4、规划范围5、规划期限四、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1、景区性质与主题定位2、功能分区原则3、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4、分区规划五、专题规划1、金峨寺及寺前区2、团飘峰佛教文化项目六、旅游设施规划与旅游组织1、现状2、环境容量3、规划措施七、

2、风景区保护规划1、风景资源保护2、景区环保保护八、风景区绿化规划1、景区植被现状与问题2、规划措施九、旅游交通规划1、现状2、对外交通及出入口规划3、内部交通规划十、水、电、通讯规划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十二、旅游市场开发策略1、市场资源1.1宏观产业背景1.2区域旅游市场专势2、客源市场定位3、市场开发策略3.1基本策略3.2旅游产品策略3.3宣传促销策略3.4价格策略十三、旅游发展影响分析1、环境影响2、经济影响3、社会影响十四、旅游发展对策与实施措施附图:第一章规划依据与技术体系一、规划依据1、

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国务院发布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建设部发布3、《浙江省风景名胜管理条例》1996.7省人大常会公布4、《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中科院、国家旅游局主编5、《浙东省鄞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10年》1999.3鄞县人民政府6、《宁波市旅游业发展规划1996-2010年》1996.9宁波市旅游局7、《鄞县东钱湖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9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8、《横溪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二、规划技

4、术体系↓↓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一、景区概论1、地理位置金峨山风景区位于宁波市鄞县南郊,横溪镇境内,属鄞南山区,横溪水库上游,紧依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毗邻奉化市,横溪公路横贯全流,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2、自然环境金峨山风景区位于鄞县南郊山区,为天台山向北延伸余脉,在全县旅游分区中属东钱湖综合度假旅游区。风景区属山地型旅游区,区内山峦环抱、峰峦挺拔、怪石奇岩能、多沟谷盆地,金峨山大拇山、横溪水库与金峨盆地是景区地形的基本组成部分,最高峰金峨山海拔633米。发源于景区东端道成岙的横溪贯穿全流。全长12.

5、5公里,横溪水库总库容3975立方米,正常库容2500立方米,形状呈扁长形,长度约公里。在地质构造上,风景区地处东南褶被系浙东南褶被带的北东端。区内褶皱火山构造,断裂等构造形迹都有出露。1.37亿年前的燕山运动,大面积火山侵入活动奠定了该内地貌的基本骨格,岩质以砾砂石,凝灰岩为主,界性以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沉积岩次之。景区内土壤属山上坡地土壤基本以为主。景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64毫米,最大降水段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51.21%。区内年平均气温

6、15.9℃,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5℃,年日照数为2009.8小时,以百分率表示(实照时数与应照时照之比)为44%,各月日照数以8月份最多,2月份最小。年无霜期为237天。景区地处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带,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植物有:樟树、马尾松、杉木、金钱松、枫树、茶叶、油菜、杜鹃、毛竹、扁柏等。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松鼠、蛇、山鼠、石蛟、角鹿、山雀、黄莺、猫头鹰、雉鸡等。3、社会人文金峨山风景区内的历史文化悠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水库大坝底的钱岙

7、周代遗址及其周边的西岙、丁湾遗址等的文物发现涵了从新石器时期至商周、秦汉晋、唐宋的各个历史时期,构成一幅鄞县历史的长卷。据史料记载中国著名道教神仙梅福国王莽之乱,弃家求仙,自江西入浙,曾隐居于大梅山,自称“美门布华”。梅福字子真或子贞,寿春(今称寿县)人。据《增补搜种记》卷二流梅福“弃家求仙,丹成,飞升而去”。宋神宗元年(1078-1085)年封他为“寿春县人”。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尊他为“梅仙”,西晋葛洪合称“梅葛”二仙,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人物。据光绪三年(1878年)《鄞县志》载,当时“梅子真隐处存

8、石洞、仙井、药炉、丹灶”。今梅福在大梅山的遗源仍隐约开寻。自梅仙以后,金峨大梅雨山又因为中国佛教的两位著名高僧的到来,引发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大盛。中国佛教禅宗的第九代传人为丈怀海和大梅法常相继在金峨山、大梅山创立了金峨寺和保福寺、护圣禅寺,由此成为禅宗嫡传系统的发祥之。据《景往传灯录》、《五灯会元》史料记载:“至贞元十三年,法常环得如法天马租,万自裹阳东游海上,入是山而乐之,因挡锡焉”。《中国人名大群典》说“法常,裹阳郑氏子,号大梅,安参大寂(马租道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