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ID:25868290

大小:58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3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1页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2页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3页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4页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种类繁多,按照定子绕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PMSM)和梯形波永磁同步电机(BLDC)【261。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由三相绕组以及铁芯构成,电枢绕组常以Y型连接,采用短距分布绕组;气隙场设计为正弦波,以产生正弦波反电动势;转子采用永磁体代替电励磁,根据永磁体在转子上的安装位置不同,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又分为三类:凸装式、嵌入式和内埋式。本文中采用的电机为凸装式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如图2一l所示,定子绕组一般制成多相,转子由永久磁钢按一定对数组成,本系统的电机转子磁极对数为两

2、对,则电机转速为n=60f/p,f为电流频率,P为极对数。              图2一l凸装式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图目前,三相同步电机现在主要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他控式(又称为频率开环控制);另一种是自控式(又称为频率闭环控制)[27】。他控式方式主要是通过独立控N#l-部电源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转子的转速不需要知道转子的位置信息,经常采用恒压频比的开环控制方案。自控式永磁同步电机也是通过改变外部电源的频率来调节转子的转速,与他控式不同,外部电源频率的改变是和转子的位置信息是有关联的,转子转速越高,定子通电频率就越高,转子的转速是通过改变定子绕组外加电压(或电流)频率的大小来调

3、节的。由于自控式同步电机不存在他控式同步电机的失步和振荡问题,并且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做转子也不存在电刷和换向器,降低了转子的体积和质量,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调速范围,且具有直流电动机的性能,所以本文采用了自控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当把三相对称电源加到三相对称绕组上后,自然会产生同步速的旋转的定子磁场,同步电机转子的转速是与外部电源频率保持严格的同步,且与负载大小没关系。2.1.2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本系统采用的是自控式交直交电压型电机控制方式,由整流桥、三相逆变电路、控制电路、三相交流永磁电机和位置传感器构成,其结构原理图如图2—2所示。在图2—2中,50HZ的市电经整流后,由

4、三相逆变器给电机的三相绕组供电,三相对称电流合成的旋转磁场与转子永久磁钢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拖动转子同步旋转,通过位置传感器实时读取转子磁钢位置,变换成电信号控制逆变器功率器件开关,调节电流频率和相位,使定子和转子磁势保持稳定的位置关系,才能产生恒定的转矩,定子绕组中的电流大小是由负载决定的。定子绕组中三相电流的频率和相位随转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使三相电流合成一个与转子同步的旋转磁场,通过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逆变电路的开关变化实现三相电流的换相,代替了机械换向器。                                                图2—2自控式电

5、机结构原理图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属于自控式电机,只是电动机的定子反电势和电流波形均为正弦波,并且保持同相,其可以获得与直流电机相同的转矩特性,而且能实现恒转矩的调速特性。本位置伺服系统是通过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来实现位置伺服功能的。2.1.3旋转式编码器由自控式正弦波PMSM构成的伺服系统,需要实时检测电机转子的位置及转速,本系统是通过旋转编码器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根据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磁性编码器和光学编码器,而根据编码器的输出信号的不同又分为增量式(incremental)和绝对式(absolute)编码器两种。绝对式编码器可以直接测得转子的绝对位置,每次为检测到转子的位置提供一

6、个独一无二的编码数字值。绝对式型编码器(旋转型)码盘上有许多道光通道刻线,每道刻线依次以2线、4线、8线、16线⋯⋯编排,在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通过读取每道刻线的通、暗,获得一组从2的零次方到2的n-1次方的唯一的2进制编码,这就称为n位绝对编码器。这样的编码器是由光电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增量式编码器每次只能返回转子的相对位置。增量型只能测角位移(间接为角速度)增量,以前一个时刻为基点。光电式增量式编码器(旋转型)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

7、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由于A、B两相脉冲信号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光学增量式编码器和磁性增量式编码器,输出信号信息基本上一样的。光学编码器的主要优点是对潮湿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