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ID:25871471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1页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2页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3页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4页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通过与MR血管造影及介入性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DSA、MRA、CTA检查,狭窄血管的狭窄度数据做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有5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2根椎动脉有两处及两处以上狭窄。椎动脉斑块21例,单纯椎动脉被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致狭窄46处;先天性颈椎横突孔狭窄2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3处。MSCTA、MRA所得数据与DSA均呈相关性(γ分别约为0.83、0

2、.71,P<0.05)。结论MSCTA检查准确、全面、无创,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迂曲、狭窄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主要依据有无头晕等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真正能够显示椎动脉情况的影像方法主要有传统放射介入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MRA及最新的MSCTA,正确评价及使用3种检查方法是临床面临的课题之一,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血管造影以来,对椎动脉的显示引起临床的

3、关注[1],本文旨在通过与DSA、MRA做对比,探讨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7月~2006年7月由临床诊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89岁,平均(70.3±17.7)岁,高血压病14例,高血脂4例,糖尿病3例,头晕16例,晕厥4例,一过性黑矇12例,短暂性意识障碍(TIA)4例。纳入标准:(1)有完整临床资料,满足临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2)均行DSA检查,并且结果为阳性;(3)DSA检查前后1周内行MSCTA及MRA检

4、查。1.2仪器与方法1.2.1血管成像设备使用Philipsintegris血管机采用正侧位和双斜位投照,以8ml/s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omnipaque300)6ml成像,然后以2.5ml/s的速度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23ml,所有患者均行旋转DSA成像。1.2.2MR设备为1.5特斯拉高场磁共振仪(Gyroscanintera1.5T,Philips)采用相控阵脊柱线圈,扫描采用三维相位对比法,经肘静脉注射15ml钆喷葡胺(GD-DTPA)后扫描,扫描参数为:TR:15ms,TE:3.4ms,翻转角15°,FO

5、V:300mm×150mm,层数50层,层厚1mm,层间隔0.8mm,矩阵为192×256,平均叠加次数(NSA)为2,设定流速为70cm/min,扫描完成后进行各个方向3D重建。1.2.3MSCT设备为64排螺旋CT(Aquilion64,Toshiba)采用螺旋扫描模式。探测器为0.5mm×64排,旋转速度为0.5s/圈,pitch值为13.2,进床速度为6.6mm/s,管电压135kV,管电流350~440mA,增强扫描时间为6.5~8.2s,FOV为25cm×25cm,矩阵512×512。注射器为Nemoto双筒

6、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碘海醇350(含碘量350mg/ml)50ml/人次,注射速率为3.5ml/s。采用静脉团注法,造影剂注射完成后注射40ml盐水冲洗血管。增强扫描采用阈值触发法,检测ROI取在主动脉弓处,触发阈值为150HU。所得容积数据并传至Vitrea2.0工作站,进行3D重建、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血管探针分析(PROBE),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1.3观察及评价方法将椎动脉图像归纳为以下4种表现:正常、管腔变细、管腔局限性狭窄和椎动脉闭塞。椎动脉变细定义为管腔普遍变窄,约为正常的

7、30%以下。管腔局限性狭窄是指病变范围较局限,由内膜可见隆起或扁平的斑块或局部有外压表现,血管闭塞是指未见远段血管显影或管腔全部闭塞。血管的狭窄程度判断标准为血管最窄处的狭窄度,轻度≤50%,中度50%~75%,重度≥75%。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CT、MR所得数据组分别与PSA数据组做两两配对t检验,并做相关性分析。2结果以单根椎动脉为计数单位和观察对象,32例患者DSA检查均为阳性,MSCTA、MRA、DSA检查结果分别见表1、表2。MSCTA组与DSA

8、组间两两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MRA与DS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SCTA显示32例患者共有52根椎动脉狭窄,其中12根椎动脉有两处及两处以上狭窄。其中:椎动脉斑块21处,其中软斑4处,硬斑7处,混合斑10处。单纯椎动脉被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致狭窄46处;先天性颈椎横突孔狭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