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

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

ID:25890453

大小:6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3

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_第1页
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_第2页
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_第3页
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_第4页
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秀作家献礼国庆60年征文200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生日。举国上下,所有的中华儿女,包括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无一不为自己的伟大祖国建国六十周年而欢欣鼓舞,无一不为自己的伟大母亲而骄傲与自豪!  我,作为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六零后中国人,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祖国母亲的六十华诞,正在不可阻挡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心潮澎湃;作为一名作家,面对愈来愈临近的祖国母亲六十华诞,感觉却是越来越胆怯……  祖国啊,母亲!我该怎么歌颂您?  虽然我生于六零后,无缘亲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改朝换代、翻天覆地、波澜壮阔,人民翻身当

2、家作主的场景;无缘投身新中国成立后,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开展的“土改”、“四清”、人民公社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一系列气势磅礴、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但是,我却有幸见证了伟大祖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我还在老家湖南湘乡农村就读小学和初中,那个时候的湘乡农村,人们住的房子,大多是用土砖砌墙、屋顶盖瓦的土砖房;还有一些以竹蔑为心,两边糊上草筋泥巴成墙,屋顶盖稻草的茅草屋。  人们吃的饭菜,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所谓干饭,实际上是煮饭时,舀一小碗米,放上一大堆红薯,煮成红薯饭;所

3、谓稀饭,则是把大米、小麦炒熟后,磨成粉沫,要吃饭时就在炒菜的铁锅里放上一锅水,再放少许这样的粉沫和一些切好的瓜菜,烧开一搅和,就成了稀稀的“和面瓜”,喝起来“吱吱”作响。人们炒菜时,一般是锅子烧红后,把菜倒进锅里,翻炒几遍后,倒点水,放点盐,等菜炒熟后,再舀几滴猪油放进去,这叫“红锅子”菜,菜汤上面虽然浮着几颗油星子,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油,和斋菜差不多。  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是蓝色卡叽布和劳动布做的,后来偶尔有了绵绸和的确良,算是最好的布料了。记得我读初一时,家里给我添置了一条蓝色绵绸裤,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衣,是我整个初中期间夏季的当家衣服,晚上睡觉前让姐姐给我洗好晾好,第

4、二天早上去上学时就穿上。有时天气稍为凉爽点,或者晚上洗得迟点,衣服到第二天都还不是干得太透,穿在身上都能感觉有些湿润,仿佛刚出了一身毛毛汗。  人们行的工具,在我的印象中,记得一开始大家全是步行,没有任何代步的交通工具,大概到了七十年代末,才有三五几户买了单车,也就是自行车。那个时候,要是谁家买了一辆单车,都会引来左邻右舍甚至整个生产队“啧啧”的羡慕声,那真是了不得的事。  人们用的家电,最先可能要算手电筒了。那个时候,没有人会舍得钱去买手电筒这样的奢侈品,只有生产队统一买个两三支,只有“双抢”、秋收时节,在晒谷坪守夜的人才能轮流使用。我父亲在地质队工作,发的有手电筒和

5、电池,是劳保用品,他自己舍不得用,回家过年时就带回家里,我家是全生产队第一家私人拥有手电筒的,时常有人来借着去找晚上都还没归家的孩子,或者去寻没有进笼的鸡。  七十年代后期,人们以拥有“三大件”为荣,即:单车、手表、缝纫机。谁家有了这“三大件”,这家的儿子找对象都要容易得多。我记得有个邻居,比我大两岁,只是家里比较困难,别说“三大件”,就是“一大件”也没有。他那年约摸十二三岁,在一个大冬天的夜里,我们大家挤坐在另一个邻居家里边烤火边聊天,那晚不知他借了哪个的手表戴在手上,他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戴了表,特意把衣袖往上挽了两圈,让表露在外面,还不时的抬高手腕看时间。有人注意到他

6、戴了表,惊讶地叫着他的小名,说你屋也给你买表了啊?他半是害羞半是自豪地“嘿嘿”笑着,没有回答什么,脸上却是神采飞扬。  八十年代初,正值中国农村普遍推行体制改革,先联产承包再分田到户,可谓如火如荼。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终于不用靠生产队的工分吃饭了,也不用“大呼隆”“磨阳工”了,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个个喜笑颜开。我被这种喜悦感染着,加之父亲远在湘西的地质队工作,家中缺少劳动力,面对家里分得的五亩五分责任田,我想我应当也应该替母亲分担一些农活。初中毕业后,时年十五岁半的我,任随父母苦口婆心百般相劝,我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辍学回家务农,欢天喜地的成了一个少年农民。  198

7、5年2月,父亲所在的地质系统招工,时年十六岁半的我,告别湘乡,远赴湘西,有幸走上了工作岗位。两年后,随着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家属可以“农转非”政策的落实,母亲和姐姐、妹妹们由湘乡举家迁居湘西。  我每每出差途经湘乡时,都要挤时间回到那个叫万贯的地方,在老家住上一两天,看看爷爷奶奶,与家乡的父老乡亲拉拉家常。每次回家,都会发现家乡又有了新变化,诸如某某家修新房子了,某某讨堂客了,某某当爷爷了,某某到广东打工赚大钱了,等等信息传来,让人感觉家乡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早些12全文查看年,姐姐所在的路桥公司,在双峰县承包了一段公路的建设工程,她被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