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仲舒的度制思想

蓝仲舒的度制思想

ID:25948562

大小:7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蓝仲舒的度制思想_第1页
蓝仲舒的度制思想_第2页
蓝仲舒的度制思想_第3页
蓝仲舒的度制思想_第4页
蓝仲舒的度制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蓝仲舒的度制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蓝仲舒的度制思想蓝仲舒的度制思想第一节董仲舒度制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董仲舒提出度制思想的年代应该是处于西汉中期,是西汉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为什么董仲舒会在那种时期提出了度制思想呢?西汉之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休养生息,国力在此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很大发展。对内,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国库充足,人口兴旺;对外,张赛通商西域成功,屡败匈奴,国土面积也日益扩大。可就是在此鼎盛时期,国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国内而言,土地兼并严重、官府横征暴敛、对人民严刑峻法的统治都使得人民生活逐渐困苦;对外而言,汉武帝连续三次对匈奴的战争,虽

2、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边境,但另一方面却加重了民众的役费。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逐渐严重起来。随着贫富双方矛盾的不断加剧,西汉鼎盛的背后的不稳定就逐渐显现了。而董仲舒就是在看到这种局面之后,提出了他的度制思想。第二节度制思想概述董仲舒的度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制度。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度制,犹制度。①他认为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恰当,不能不及也不能过枉。二是指调均。这是董仲舒具体制定制度时提出的原则。而《春秋繁露》的《度制》这一篇又名《调均篇》。卢云:旧注:一名《调均篇》。舆案:黄氏日钞作《调均》。②董仲舒主张通过调均使得贫富有差

3、、有度,以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度制》一文开头即引孔子之言,有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可以说调均的思想最早是源于孔子的,董仲舒的度制思想是对孔子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③寡,谓民少。贫,谓财乏。这里就是说不担心财①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12月,第226页②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12月,第226页③杨树达:《论语疏证》,卜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420页富少,而担心分配的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无法做到上下相安。如

4、果做到分配合理,就无所谓贫穷;团结起来就不会觉得人少;上下相安国家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当然,董仲舒所说的调均并不是平均分配,他指的是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做到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①即可。董仲舒认为: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②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情节:董子说武帝,言秦用商鞍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叶陌,贫者无立锥之地。⑧朱子也有语:谓富者兼有千夫百夫之田。④贫富差距没有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社会必然会动荡不安,暴乱和犯罪的发生就显得不可避免。圣

5、人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了解这一点,所以才会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⑥这样才会使得上下向安,社会才会容易治理。《白虎通礼乐篇》中也说到:礼者盛不足,节有余,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贫富不相悬也。⑥而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董仲舒说: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欲无所穷,而俗得自态,其势无极.大人病不足于上,而小民夜疮于下,则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⑦董仲舒在这里就指出了没有制度约束而导致的社会危害。他上面那句话就是认为当时的社会没有制度约束,使得人们各从其欲,而人的欲

6、望是无穷的,富人和官员会更加得的追求财富而不会为百姓着想,穷人则会因为穷苦为了生存而犯禁令,所以导致了社会的难以治理。孔子也曾说过相似的话。刘向《说苑.杂言》:孔子曰: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言不可不听也。⑧这些话都是在给我们指出没有制度约束的严重后果,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社会的混乱,群体的动荡这是不可避免的。前边董仲舒也说①策仲舒:《春秋繁露》,卜海占籍出版社,1989年9月,第47页②策仲舒:《春秋繁露》,_l..海一

7、占籍出版社,1989年9月,第47页③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12月,第227页④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12月,第227页⑤策仲舒:《春秋繁露》,卜海占籍出版社,1989年9月,第47页⑥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弓局,1992年12月,第228页⑦策仲舒:《春秋繁露》,卜海占籍}11版社,1989年9月,第47页⑧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12月,第228页了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第三节度制思想中的具体措施董仲舒正是在当时西汉

8、王朝强盛的表面下看到了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他提出了代表他理想社会构建的主张,即度制(调均)。他认为应该制人道而差上下,他提倡的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有所差别,但差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