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

ID:25952817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_第1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_第2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_第3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_第4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产权效率解释-->金融02班1630216Introduction:Propertyrightsarethelegalrulesthatdescriblesorgovernmentsmaydople,theymaybuildonitorsellitandareprotectedfrominterfereneebyothers.Governmentregulationisnottheonlymayalsorecoverthedamagespeoplesuffer.Takeatouri

2、nthisthesis,youarelyweled.前言: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一批学经济的人士喜欢充当“吹鼓手”的角色,整日对着一些似同游戏的数字,发表像模像样的文章,难到他们对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事就熟视无睹了吗?在现实生活中,对类似周其仁的学者,我是尤其尊敬的,因为他们至少仍保留着一份实践自己学说的真挚的心。脚踏实地的实证分析在人们看来是一些用处不大的学问(如美国加尔布雷思以前的制度经济学就遭众人摒弃)对经济学更负责任。作为我,在这篇文章里,将用简单一些的例子来说明一些广为人知的事实,或许受科斯的

3、影响较深,我将沿用其传统,仿亚当.斯密的古风,一篇下来竟无一数理公式,实乃“宁愿大概的对,不想精确的错”之故。文中试图通过实例加强对产权的认知,同时缩小东西方的产权理解之距离,最终运用于中国实际,提些建议,乃我写作之愿,诚惶诚恐。关键词:科斯定理公共品私人品机制失衡交易费用 制度创新社会博弈一、一个例子从1859年美国首次发现石油以来,由于严重的资源共有的状况,数量众多的公司争夺油田地下流动的原油,原油生产一直受到责难。众所周知,对于一块储油层上的每个公司而言,多钻油井,进行密集式开采的战略可以使他

4、们掠夺“邻居”的原油。新开发、储量足的油田,地下压力大,足以将油压上地表,而不需用价格不菲的加压泵,或是不需将水或天然气注入地下,把石油推上来的耗资,开采成本将会降低。但新的问题随即产生,每个公司都有了疯狂开采的动力来增加自己的份额,过多的油井与地表的储油设备出现在油田上,导致石油易着火,挥发与变质,快速的开采又会由于地下压力被释放而增加生产成本,开采者不得不较早引入气泵与注水井。过度的开采还将导致石油再生的降低。面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两种解法方案,一是联合生产,但很难在民间以一种适时的形式完成,其

5、中反映出了对强制联合生产的政治阻力。二是依靠按比例分级,把生产配额分配到每口井上去。然而与联合生产的收益相比,按比例分级好处有限,因而存在更多地钻井的激励。统计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到1980年,美国拥有世界上88%的油井,而产量仅占世界的14%,租金分配上的协调失败与石油公司的规模,租约价值和其他要素不同有关,谈判方之间由此产生了分配的冲突,同时也阻碍了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游说集团(canvassinggroup)。本例告诉我们许多问题,产权问题的分析远比想象中的“是否有效率”的分析来的复杂,并非对资源共

6、有造成损失作出快速反应的制度可以更理性的使用资源并推动经济增长,任何新的产权安排都存在内在的分配冲突,即使没有人怀疑它的效率。想要取得制度变化的政治一致,就必须对产权安排的分配含义、参与者的背景、政治协议的历史等做深入的了解。这是我在下面要探讨的话题。二、定义的争论马克思对产权的认识是建立在产权是作为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关系的意志表现或法律硬化形式的基础之上的。道理很简单,正如语言不是一个人的产物一样。故而产权并非凝固不变,而是随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样的理论确也能解释一个个历

7、史时期,如部落所有制经过几个不同阶段(封建地产、同业公会的动产,工场手工业资本)进而演变为大工业与竞争所产生的现代资本,可见资本主义的私有产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西方学者的看法与之明显不同的是他们将所有制关系看作本源,认为产权是所有权有关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也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准则。这是T.安德逊、Y.巴泽尔、P.阿贝尔等经济学家共同的杰作。可对以上观点进行证实的是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产权的定义:“产权是一种通过全社会强制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经济学是建立

8、在资源稀缺与劳动分工基础之上的,从劳动分工角度看,社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然产生如何协调劳动以及如何分配劳动果实的问题,由此现代产权机制应运而生。产权的得当与否决定了生产组织的刺激力度,进而决定了生产的效率。著名的科斯定理中使用的《农夫与放牧者的故事》就说明了它。在产权尚未明晰以前,畜牧者可以随意的让自己的牛吃农夫的麦子,结果自然打击了农夫劳动的积极性,生产的效率大打折扣。但界定了农夫对麦地的产权后,无论农夫与牧民就牛吃草的问题商谈的结果如何,两者的自由交易便达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