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

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

ID:26047490

大小:3.87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24

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_第1页
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_第2页
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_第3页
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_第4页
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的设计方案设计分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TMC侧围外板成形工艺方案研究ResearchaboutprocessdesignofTMCbodysides张香东/ZhangXiangdong模具中心冲压模具北京工厂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TMC对5A和6B侧围外板工艺成形方案的设计方法及工序内容的布置,研究和阐述了每序工艺设计的特点,包括工序内容的布置特点和工艺模面造型特点以及各序重难点的工艺处理方法与技巧。通过对这两个侧围外板TMC工艺成形方案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侧围外板四序成形的工艺方案设计方法及思路以及在工艺成形方案设

2、计中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也分析总结了侧围外板在四序成形的条件下对产品成形工艺性提出的要求。【关键词】侧围、拉延、冲压方向、压料面、拉延筋、切边、冲孔、翻边、整形、斜楔、回弹。Abstract:Thetextanalyse5Aand6BbodysideprocessdesignofTMC,summarizethebasicmethodofbodysidepreocessdesignandtheattenttionsofeachoperation,especiallyfortotal4operat

3、ionprocessdesignofbodysides.【Keywords】Bodyside、Drawing、Pressdirection、Pressureface、Drawbead、Cutting、Pierce、Flange、Restrike、CAM、Springback。引言: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侧围外板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外板件之一,质量要求非常高,模具制造成本也非常高,在国内目前采用的成形方案基本上都是5序成形,德国模具有时还会出现6序成形的方案。成形工序越多模具数量就越多,就

4、需要更多的成形设备和操作人员来进行生产,而且由于传递工序增加也增加了零件出现缺陷的机率,成本也会同步增加。在日本很多侧围外板的成形工序都只有4序(不包括落料),相应的成形模具数量也只有4套,工序内容布置比较紧凑,TMC承接的5A和6B侧围外板也都是采用了4序成形的工艺方案,本文就是通过对TMC设计的5A和6B侧围外板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来阐述侧围外板4序成形的工艺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按4序成形对产品工艺性提出的要求,希望对我们设计侧围外板工艺方案时能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正文:由于5A和6B

5、侧围TMC成形工艺方案设计的方法和各序成形内容都基本相同,下面主要以5A侧围外板为主6B侧围外板为辅来进行分析和说明,通过对输入评审内容及工艺成形方案的研究来探讨其冲压工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研究顺序是先总结TMC在进行侧围外板的工艺成形方案设计之前先对设计输入进行了怎样的评估,即做了哪些设计输入评审,输入评审对任何零件的工艺设计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为设计出一个合理可靠的工艺方案提供合理的输入条件,对工艺方案设计的成功与否影响很大,做好了输入评审工作往往就能规避掉很多设计输入不合理的地方,专业

6、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为下一步的工艺设计工作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分析完前期输入评审以后再对每一序的工艺设计内容及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总结TMC工艺方案设计的特点和技巧,正是这些细节方面的设计特点和处理技巧综合起来才形成了一个高质量的成形工艺方案设计结果。一.产品输入评审1.产品介绍如图1所示,5A侧围外板材质SPCEN,料厚0.8mm,零件大小长宽为3280mm*1260mm,零件的特点有:(1)侧围下门槛处有向内凹的形状,在拉延冲压方向上有负角,如图2所示,此处为一个成形难点。(2)

7、加油口处为拆件结构,侧围只是翻边成形,成形较简单,尾灯座板有一半形状和侧围一体,这也是一个成形难点,后保处和侧围一体,如图3所示。图1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图2图32.TMC设计输入评审(1)对初期产品的后流水槽处造型进行了更改反馈,指出后流水槽处侧壁形状太深,在侧翻边成形时会引起成形质量问题,建议将产品侧壁造型深度改为不超过25mm。另外在后尾处的点焊凸缘面所处的位置不好,刚好处在产品造型的拐弯处,这在侧翻边成形时会造成严重的起皱叠料,建议将凸缘的位置向下移动保证在直边位置,这样造

8、型拐弯处就能保证侧翻边形面不至于太长,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解决了侧翻边成形的起皱问题,而且对于侧翻边的直边长度也建议取8mm,如图4所示。图4(2)对初期产品的加油口处造型进行了更改反馈,评审认为加油口处设计为一体式,造型深度太大,在拉延成形时会发生破裂无法解决且在加油口的四个角部会发生成形缺陷,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评审建议将加油口处的造型深度缩小至10mm或者做成拆件结构,侧围处只是简单的翻边结构,成形难度就变的很小也很好保证成形质量,如图5所示。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