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

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

ID:26056673

大小:6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4

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_第1页
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_第2页
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_第3页
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_第4页
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去苏联:改写中国美术史的留学之旅  1954年10月的一天,北京前门火车站。  1000余名中国留苏生,身着正装,手提统一的棕色牛皮旅行箱和绿色军用帆布箱,按车厢编号,列队登上了一列漂亮的软卧列车那本是接送人大代表的专列,临时调来送这些天之骄子们出国的。  列车开动,窗外的风景疾速后退,车窗上贴满年轻的脸,送行的人群渐行渐远。有人唱起了苏联民歌《红莓花儿开》和《喀秋莎》,歌声很快连成一片。  24岁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研究员全山石,就在其中的一节车厢中。高而帅、笑容羞涩的他,有一种艺术生的独特气质。同车厢

2、的学生中,有学航天的,有学原子能的。旅途漫长,他们上午背单词,晚上侃大山。  火车行至满洲里,全员下车,车厢被悬吊起来,更换车轮。从这里,列车将进入宽轨的苏联境内。  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上,列车一路西驰,穿越无际荒草和苍茫森林。白昼渐短,黑夜变长。六天六夜之后,终于驰进了莫斯科尤拉斯拉夫车站。  从这里,油画系的全山石、肖峰和林岗,舞美系的齐牧冬和周正,转乘豪华软卧列车红色火箭号,奔赴梦寐以求的列宾美术学院。  位于列宁格勒(现恢复为旧名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的列宾美术学院,全名为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研究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本文由.L.

3、收集整理术学院之一,也是当时唯一严格保留现实主义训练模式的学校。250位农民的全年收成  1951年,全山石还是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一年级的学生。  这一年,经过国家院系调整,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潮中,原校长林风眠因为画的东西老百姓看不懂而被免职。  苏联文化成为国人追捧的时尚。公交车上张贴着学习苏联的宣传品,大街上的高音喇叭放着《喀秋莎》,年轻人争相朗诵高尔基的《海燕》。  从这年起,中国每年都选派一至两千留学生赴苏学习,但以理工科为主。直到1953年,李天祥、钱绍武、陈尊三和程永江四人,才成为首

4、批艺术生,进入列宾美术学院学习。  1953年9月,全山石毕业之时,学校接到了国家选拔新一批留学生的通知,他和低自己一届的肖峰入围。经过政审、初试(文化和政治课)和复试(专业课),两人双双幸运地被录取,成为留苏预备生,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学制为一年。  在留苏预备班里,他们除学习俄文和政治科目外,还要学习外事礼仪(包括学习跳交谊舞和送花的礼仪等),进行长跑、跳远等体育项目考核,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就被淘汰了。  学习结束后,经过学科考试和再次的全面考核,并通过严格的体检(当时强调不能带病出国留学)后,他们才真正成为留苏生。  留

5、学的所有费用由国家全包,所需衣物由国家一次性供给,从中山装、皮衣、夹衣、棉衣、衬衫到内衣、袜子,一应俱全,多为藏蓝色,只有一套淡粉色的西服,供留学生们毕业答辩和外事等场合穿着。  全山石和同伴们每月领到的补助是500卢布。当时卢布对美元的比值约为1:1.1,因此,与一般苏联本国学生相比,他们的生活费相当富足。每人每年的费用,用教育部长杨秀峰的话说,相当于其时250位中国农民全年耕种的收获。学油画,先吃西餐  到列宾美术学院之后,师兄李天祥等人,轻车熟路地带他们熟悉地形,帮他们安排宿舍。  但一年之前,社会主义老大哥们欢迎首批中国艺术留学生

6、的方式并不算太友好。1958年,邵大箴、奚静之、李晨朋(从左到右)在列宾美术学院上课。供图/中国美术馆  第一天到莫斯科,李天祥就丢了一个旅行箱。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社会主义天堂竟然会丢东西,这让他非常想不通,但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他没有向组织汇报。  到苏联之初,常有苏联同学问他:中国有橘子吗?有香蕉吗?在他们的观念里,中国只有两样东西:沙漠和大米。李天祥翻出字典,用生疏的俄语告诉苏联同学,中国不但有橘子香蕉,还有苏联没有的荔枝。新年晚会上,他与陈尊三表演了中国的近景魔术,苏联同学惊叹不已。从那以后,中苏同学之间的关系渐渐融

7、洽。  初到苏联,语言仍然是留学生们最大的障碍。俄语中的12种变格,是最让他们头痛的。中国学生多结伴而行,课前一起预习,课后再找苏联同学借笔记。  饮食习惯是另一大障碍。学校食堂里的早餐通常是面包、黄油、酸黄瓜、鱼子酱,午餐中唯一接近中国人口味的是西红柿、洋葱和土豆煮成的杂拌汤。为了吃得舒服,他们晚饭多自己做面条、白菜烧肉等。  在中国学生里,全山石要算个异类。他认为,要学好油画,就要先在生活上跟苏联同学打成一片。他是所有中国学生里唯一坚持吃西餐的。在他看来,西餐有程序,一道一道的,跟油画一样。  他主动要求去全由苏联学生组成的班里学习。

8、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没有油画传统,学校教的都是土油画,冷暖色彩规律都不清楚。而苏联学生从附中就开始学美术,色彩、造型能力远在中国学生之上。  他还常去苏联同学家中留宿,与他们一起去教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