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ID:26067174

大小:30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4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1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2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3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4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选择题答案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和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60分)1.“舜乃荐禹于天,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引文的“禹践天子位”应在:A.公元前20世纪早期B.公元前20世纪晚期C.公元前21世纪早期D.公元前21世纪晚期2.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3.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4.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A.隋朝统一B.北宋统一C.明朝统一D.清朝统一5.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论北

3、宋亡于金时说:“实王安石有以启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其为害当见于数年之后。”该观点:①没有看到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②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作用③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④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伤及了百姓的利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高三历史第14页(共12页)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隔阂在增大7.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

4、家据此可推断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信息是: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8.如果有一个生活在北宋时期的人,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A.见到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的公文B.科举考试中阅卷实行糊名法C.观看悲剧《窦娥冤》的演出D.阅读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9.从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决定变化的因素是:A.封建专制皇权的衰落B.商品经济的发展C.西方近代经济学说的影

5、响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破坏10.《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B.开垦的私田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2、“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

6、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下列制度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汉初封国制B.唐代开元年间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C.元代设云南行省D.清代设伊犁将军高三历史第14页(共12页)13.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城市有这样一幅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A.玄奘西洋B.张骞通西域C.郑和下西洋D.甘英出使大秦14.1861年以后,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举足轻重的地位。证据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

7、均无不可。”“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③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④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16.清朝时,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员的百般刁难,他气愤的说:“清政府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插上外国旗帜才行吗?”请问这件事至少发生在哪一年之后?A.1842年B.1844年C.1850年D.1858年1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记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

8、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8.与洋务运动相比,维新变法支持质的飞跃表现在:高三历史第14页(共12页)A.“自强”口号的内容有所变化B.主张创办新式学堂C.主张进行政治制度改革D.主张改组军队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