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ID:26090407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4

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_第1页
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_第2页
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_第3页
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_第4页
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武陵山片区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创新研究龙永华蒋才芳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1000-8775(2015)04-0023-05一、湘西州产业化扶贫模式现状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当前湘西州产业化扶贫有以下几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一)“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保靖县葫芦乡黄金村是黄金茶的原产地,现有茶园5800亩,可采摘面积4100亩,拥有158户村民,近1000人口,茶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的注册地点就在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与村民进行茶叶产业合作开发,科学制订《黄

2、金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建成黄金茶基地近6000亩。与邻近5个村对接,帮助村里新增茶园面积1.1万亩,每亩年产值近万元。大力培训农村应用技术人才,2年共完成1000人次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而且对农户鲜叶实行保底价收购,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2013年来,村民收入水平明显增加,人年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且以每年10个点的速度不断增长。(二)“合作社+农户”模式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花垣县道二乡,是一个集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品牌文化建设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与一个村

3、部分村民租赁土地230亩;到2012年,一次性与当地农民签订了2000多亩土地租赁合同,每亩每年的价格为450元,经营年限为20年。2013年,投资1500万元成立了十八洞苗汉子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村民投资持股49%,合作社投资持股51%,依托苗汉子合作社的技术和管理,在道二农业产业园内种植开发金梅猕猴桃1000亩。合作社还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在排料乡、花垣镇、排碧乡、补抽乡等乡镇建设了7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扩展到3500多亩,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350多户,受益群众扩大到408户2000余人。(三)“对口扶持部门+农户”模式大本村位于花垣县

4、补抽乡,2013年以来,中共湘西州委统战部组织州直统战系统各部门科学整合统一战线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要素资源,以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捐助帮村等形式,研究制定大本村“同心乡村”创建两年行动计划,全面对接该村发展实际科学建立同心帮扶机制。围绕长富久安,大力发展特色品牌产业,累计投入资金102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500元提高到4000余元,实现了翻番。重点实施了“三大产业”,即烤烟、杜仲、养殖“三大产业”,实现“三个500”。投入奖补资金22万元发展烤烟由200亩至508亩;投入扶持奖金15万元、肥料40余吨,发展杜仲产业50

5、0亩;投入资金10万元,支持成立花垣县补抽乡大本村农业综合合作社,发展养殖从150到500只(头)以上;先后两次组织民盟专家到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服务等助农致富方面的活动,培训农民群众200余人次,输出村富余劳动力100余人次,增加村民收入。(四)“爱心基金+村支两委+农户”模式陇木村坐落于湘西州保靖县碗米坡镇,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09户人家518人,区域总面积6.8平方公里。近年来,香港郭氏基金会在该村长年开展产业化扶贫,创下爱心基金支持产业化扶贫的新模式。基金会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引导村民组建了“同心·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

6、分红等方式吸收了91%的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为村民举办了智力培训活动,提高了果农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农户发放猕猴桃苗,扩建了野生水果驯化利用实验基地,使猕猴桃、蔷薇莓等绿色特色农业成为陇木村的特色支柱产业。现在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生态、休闲、观光的农家乐开始显现雏形,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村民带来了明明显增收,2014年前三季度,全村人均年收入4235元(同比增长26%),与全县前三季度农村人均年收入3817元(同比增长12.5%)相比,增速高出13.5%。二、湘西州产业化扶贫模式效益评价1.促农增收作用初显但辐射带动力弱。从以上四种产业化

7、扶贫模式看,在一定时期内都使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发展壮大。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产业化扶贫模式往往仅限于个别村特殊自然条件下实施的,并没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注定本产业化扶贫效益存在局限性和时效性。再者,当前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参与成本较高,因此导致门槛外的大部分贫困群众无法受益,扶贫帮困作用大打折扣。2.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但结构单一问题突出。从州内现有产业化扶贫模式发展经验看,发展轨迹往往呈现这样的怪圈:某村产业化扶贫模式初试成功→(邻村纷纷简单复制模仿)→单产业规模简单扩大→市场饱和→产化发展失败→模式终止。例

8、如花垣县原窝勺乡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初期效益很好,带动了档家村部分村民脱贫致富,引来了附近近10余个村效仿,甚至其他乡镇的村也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造成猕猴桃种植产业市场的暂时饱和,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