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ID:2613442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_第1页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_第2页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_第3页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_第4页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摘要: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与学生的生活偏离、与教师的联系脱节、与校外的交流稀缺、与知识的衔接不够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权利机制、开展多元自主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来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和谐;建设;途径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2、其和谐与否,对于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指标性意义。所谓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就是指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特性的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的系统,是大学校园里所特有的文化传承存在形式,其外在表现为:始终保持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浓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效到位的管理体系,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总能感受到积极愉快的生活学习愿望。    一、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与学生的生活偏离。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看,大学生文化活动基本是由团委、学生处、院(系)学工组等学生

3、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而这些活动往往出于学校文件性、制度性的安排,有的甚至出于一些临时性形式上的需要,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和爱好相差太远,因而难以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只是在一种被动、不太情愿地情绪下参加,难以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性不够。  2、与教师的联系脱节。从高校文化建设主体方面看,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被局限在学生系统内,有教师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极其少见,偶尔有教师参加活动也是学工唱主角,教师作陪衬,师生间交流屈指可数,这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校园文化与普通教师的脱节,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具体形式,

4、而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内涵性的教育活动排斥在外,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洞性和肤浅性。  3、与校外的交流稀缺。很多高校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把目光主要集中在校园以内,而对校园以外很少关注。其实校外的校友、企业等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能为在校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很好的指引和示范。校园文化与社会交流的过于脱节,导致学生参加活动虽精力投入很多但见识增长寥寥,校园文化缺乏厚重的感情和生活气息,成为“海滩楼盘”或“空中楼阁”,削弱了校园文化应有的丰现实性和锤炼性。  4、与知识的衔接不够。从有关调查也可看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各类主题的比例为:文体竞赛类

5、约占40%、青年志愿者类约占25%、社会实践类占19%、讲座报告类占8%、学生科技类占6%、其他占4%等。这表明:现有活动内容大部分是课外娱乐性的,与专业知识的穿插结合偏少,与课堂教学缺乏相通性,既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自觉性,也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应有的教育性和支撑性,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和低层次化。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高校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高校今后发展建设的主旋律。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建设工作: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包围中要选择正确

6、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校园文化主体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成为师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导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科技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引领性、创新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达到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效果。  2、明确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目标。一所高校拥有了核心价值观,并不等于就拥有了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因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

7、常态精神和抽象语言,而目标则具有时段性和可操作性,能对师生的日常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我国不少高校经历了院校合并或新校区建设,原有的价值观和目标未必相容,给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高校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制订为师生所共同认可的文化目标,并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对教师素质要求中加以体现,为师生成长提供文化平台,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实现。  3、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权利机制。发展是和谐的根基,而人是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