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ID:26143853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_第1页
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_第2页
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_第3页
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_第4页
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论文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生态危机论文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其理论旨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环境退化和生态危机的根源,以及探讨解决危机的途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生存发展困境的哲学反思,它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o年代,是西方绿色政治运动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一种最新的理论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旨在对当今社会生态危机根源的揭露,以及对人类摆

2、脱生态危机出路的探讨。他们的可持续思想、生态价值思想、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平衡的生态环境、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我国发展模式的选择社会该以何种模式发展?又该如何对待自然环境资源?如何在发展和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探寻生态危机根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观点。高兹在他的《生态学即政治》中提出要保护有限的地球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用分散的技术来开发再生性能源,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福斯特指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需

3、要专心致志、永无休止地积累,不可能与资本和能源密集型经济相分离,因而必须不断加大原材料与能源的生产量,随之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劳动力富余和经济生态浪费。”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环境被蜕变成了索取资源的水龙头和倾倒废料(经常是有毒废料)的下水道。所以,过去500年的历史实际是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此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还提倡通过国家推行有效的产业政策来消除或减少因为环境污染而引发的产业发展问题,提倡以一种SHE经济发展模式(Sane"理智的”,Hu-mane“合乎人性的”,Ecological`‘合乎生态学的”)代替原有的HE经济发展模式

4、(Hyper-Expansionist“高度扩张主义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它要求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可承载力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张力。这种调整后的经济指标突出了人类的健康与需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正义、人性需求的满足、公民愿望的实现、对收入和劳动的更公平的分配、更好的环境保护、更多的生态投人、更高效率地利用可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和更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应转变传统的资源高度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

5、是一种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并且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口循环经济改变了“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组织成了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资源利用最大化、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可见,循环经济最终实现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目的。第二.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发展在

6、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量的扩张,甚至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速度。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坚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同时,要着力调整和优化第二产业构成,切实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的结构矛盾,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前高投人、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第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社会核算体系。改变把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和人均GDP

7、及其增长速度,作为衡量发展的最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的做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人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社会经济评价体系中,环境与资源处于一种低价值的状态,这对人们的行为造成一种逆向激励。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不合理状况,从而引导企业向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生产方式转变,引导人们向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转变。二、生态价值思想与我国价值观的生态转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合理的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力的批判了人类原有的“二元论”思想,批判了人类“控制自然”“支配自然”的价值取向。他们反对人类为了

8、单纯的经济增长而破坏自然,主张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生产规模与生态平衡同步,主张“弱”人类中心主义,即把人类个体的理性偏好的满足作为价值标准。所谓“理性偏好”,就是指经过理性思考以后所呈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