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

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

ID:26176570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_第1页
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_第2页
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_第3页
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_第4页
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厂反冲洗水回收系统的技术改造

2、第1 摘 要:针对闹德海水厂滤池反冲洗水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集中反冲为分散反冲、改直接回收为沉淀处理后回收、改连续排泥为定量、定时阶梯式排泥的技术改造方案,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案安全、可靠且能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反冲洗水;回收系统;技术改造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C:1000-4602(2002)07-0077-03阜新市闹德海水厂的设计供水量为10×104m3/d,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水厂自用水量为供水量的8%,其滤池反冲洗水回收系统改造前存在很多问题。1原反冲洗水回收系

3、统1.1系统组成该水厂滤池为普通快滤池,共分两组,每组6格,每格池子面积为48m2,反冲洗水回收系统主要包括反冲洗水回收水池、回收泵房、排泥井、排泥设备、管路和控制系统。其处理过程是将滤池反冲洗水在回收水池中自然沉淀后,上层较清的水由回收水泵送至稳压塔回收,下层沉淀的污泥经排泥设备排放掉。1.2存在问题①采用集中反冲洗方式,冲洗水由高位水池供给,在每天早晨8:30开始逐个反冲,每个池子反冲历时为6~8min,反冲洗周期为24h,在一个池子反冲时,其他池子仍向清水池送水。由于滤池反冲洗水连续集中进入回收水池,造成短时间内反冲洗水量太大而来不及

4、在回收水池中沉淀就被回收水泵送至稳压塔,以致反冲洗水与源水混合比例太大而增大了源水浊度,影响水处理的混凝、沉淀效果且使回收水量和水质极不稳定。②反冲洗水采用直接回收,由于回收水池调节容积小、短时间内反冲洗水量太大致使回收水池调节空间、成层沉淀区和压缩沉淀区遭到破坏并加大了混凝投药量及沉淀池和滤池的运行负荷,出厂水水质受到严重影响。③回收水池的排泥设备在反冲洗时采用连续排泥,但由于排泥设备置于地面下5.7m处的阀门井中,且不适应潮湿环境,致使电动排泥阀无法正常排泥而造成回收水池中污泥大量沉积,占据大量沉淀区空间并造成大量反冲洗水流失,虽经设计

5、、施工单位及水厂多次调整及修理,但都不能使系统正常运行。上述问题几乎使整个回收水系统处于瘫痪状态。2 技术改造2.1改造方案①改滤池集中反冲为分散反冲。滤池在1d时间内分散反冲,这样同一时间内进入回收水池的反冲洗水量减小而使反冲洗水与原水混合比例适当,有助于水处理的混凝、沉淀效果,并保证回收水量,水质稳定,此外还可使回收水率大大提高。②改直接回收反冲洗水为沉淀处理后回收。由于滤池分散反冲,同一时间内的反冲洗水量减少可使反冲洗水在回收水池中有足够时间进行沉淀处理,水中浊度大幅度下降,从而大大减小混凝投药量及沉淀池和滤池的负荷且使出水水质大大提

6、高。③改连续排泥为定量、定时阶梯式排泥。将电动排泥阀(D9T71X-10)改为直动电磁排泥阀(ZCIP-200型)以使排泥设备适应5.7m深的潮湿环境,污泥在沉泥区有一定的停留时间进行浓缩而大大降低了沉泥含水率和提高了回收水量,并保证污泥区不积泥、反冲洗水不流失。2.2运行程序公司利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对系统的回收水池、滤池、管路、阀门、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试运行后发现阀门动作不能100%正确,原因为该阀门设计介质为浆液,而实际通过的介质为含有颗粒的浆液,为此对该电磁阀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系统运行正常。具体运行程序参见表1、2。运行操作时间应注

7、意:①滤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反冲任务,如遇水质变化可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调节;②泵房须按回收水池的水位记录情况工作,但回收水池的水位不允许超过2.38m,如出现超水位情况应及时开1台泵以降水位至2.38m;③按时记录开泵台数及时间;④排泥时和排泥后应及时巡视排泥情况及阀门状态;⑤在冬季水质较好(水中浊度、细菌总数较低),所以反冲洗时间短,反冲洗水的水质较好,沉淀时间短,污泥量少。3运行效果及效益分析3.1运行效果回收水系统技术改造前后运行效果分析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改造后滤池的反冲洗周期延长、回收水池的有效容积增加、沉淀时间延长而使沉淀去

8、除率和出水水质大大提高,回收水量和回收率也大大提高,整个系统运行状态良好。3.2经济效益分析工程改造实施后,回收水量达到2700~3700m3/d,则比改造前多回收水量为73×104m3/a,可创造效益达146万元/a(按制水成本为2.00元/m3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