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ID:26234116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_第1页
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_第2页
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_第3页
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_第4页
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_第5页
资源描述:

《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分析当前泗阳县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为泗阳县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蚕共育;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江苏泗阳    小蚕饲育好坏是决定蚕茧是否丰产、稳产的关键,而养好小蚕的关键则在于能否组织好小蚕共育工作[1]。笔者根据多年的蚕区生产工作实践及泗阳县的小蚕共育现状,探讨如下。  1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  1.1共育规模萎缩  一是以集体为主的共育体系基本解体。泗阳县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由上级投资扶

2、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蚕共育体系,全年平均小蚕共育率达到95%以上,但在1993、1994年的蚕桑低潮中,共育体系几乎全面崩溃,大多数共育室被改作他用或因无力维修而破漏不堪,小蚕共育率也由原先的95%以上降到低谷时的30%左右,蚕茧全年平均产量也由原来共育高峰时的30.25kg/张下降到低谷时的27.35kg/张。近年来,虽经努力,共育率也只达到60%左右。二是重视春蚕共育,忽视夏秋蚕共育。由于春蚕相对稳定,使夏秋蚕生产风险加大,从而形成了目前蚕农普遍重视春蚕,轻视夏秋蚕的局面。据泗阳县2005

3、—2009年5年的共育率调查显示,春蚕平均小蚕共育率为83.2%,夏秋蚕平均共育率仅为17.1%。  1.2共育管理水平偏低  一是共育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蚕农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年富力强、文化素质较高的蚕农大多数跳出蚕桑生产,流向其他产业,加之连续多年的行业低潮影响,也有一部分有较高养蚕水平的农民将目光转向其他产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小蚕共育能手。二是共育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共育室没有固定的共育组长,都是临时安排,难以保证共育水平,同时也缺乏一套行之

4、有效的管理制度,如人、财、物管理无章可循,共育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格,缺乏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共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共育设施不全。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很多共育室形同虚设。据泗阳县2009年春季对全县原来上级投资兴建的共育室进行调查,目前有57.2%被挪作他用,17.9%报废,仅24.9%的共育室尚能使用,但配套设施不全,如贮桑室、消毒池、地火道等,甚至被损坏。  1.3共育技术水平不高  一是共育的小蚕不齐、不壮。50%以上的共育室共育的小蚕由于补催青等措施不到位,饲养操作粗放

5、,造成小蚕发育不齐、不壮。二是蚕头不足。由于收蚁、除沙等技术不能很好把握,使减蚕率偏高,蚕头数得不到保证。三是共育成本偏高。据调查,共育至3龄分蚕,一般收费都达到15元/张左右。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蚕农的热情,使蚕农失去对共育小蚕的积极性。  2改进小蚕共育的主要措施  2.1多种形式并举,扩大共育规模,提高小蚕共育率  “养好小蚕一半收”,只要有利于提高小蚕共育规模的措施和做法,都应该积极引导,大力推广。根据农村蚕桑指导工作的经验和全县蚕桑生产现状,有以下4种共育形式值得大力推广。  2.1.1

6、鼓励扶持以养蚕能手为核心的企业化共育。这种形式要求共育户——“企业”有较为完善的共育室和共育设备,企业主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较高的小蚕饲养技术水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并以优质共育树立其“企业”信誉,取信于蚕农,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和生机。但这种形式的共育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在技术、管理、共育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大面积的推广,同时共育规模以共育设施、管理水平、技术手段而定,以便于操作、提高共育质量为前提。  2.1.2积极引导蚕农采取自愿结合的联户共育。这种共育形式以蚕农自愿结合为前提和基

7、础,由参与共育的农户自主协商,选择条件较为完善的小蚕室为共育室,由技术较为全面、协调能力强的蚕户牵头,在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费用均摊、统一运作的基础上共同搞好小蚕共育[2]。对这些蚕农自发组织的共育室,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加以引导,如共育地点、共育设施、共育规模等情况要及时登记备案,以便形成规模,方便指导。如裴圩镇和平村,是泗阳县联户共育的试点村,现有经改建的共育室87个,共育室面积1723m2,由于是自愿结合,矛盾少,成本低,效果好,共育质量好,加之引导正确,这种共育形式已在该镇全面普及。200

8、9年全乡共育率达92.3%。这种自愿结合的联户共育,以共育10~30张为宜,在重点蚕区,对参与共育的农户,要积极引导,鼓励蚕农对共育设施按炕房化共育标准进行改造、维修、添置。2.1.3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实行集体共育。在集体共育基础较好的地方,应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的共育室。这种共育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视共育规模,以村、组或多村、多组为共育单位,选择一位责任心强、懂技术、会管理、蚕农信得过的同志为共育室长,村、组干部、蚕农参与监督和管理。该县王集镇赵庄村原先修建的8个共育室由于管理好,蚕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