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

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

ID:26234185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5

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_第1页
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_第2页
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_第3页
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_第4页
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的比较研究,笔者曾在《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唯美主义比较研究》、《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比较研究以民族性回归时期为对象》两篇文章中详细梳理了谷崎与施蛰存的交往史实,涉及社会语境、作品译介史料考证,并对谷崎与施蛰存在唯美主义时期与民族性回归时期两个阶段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审美选择进行比对分析,从而为本篇论文谷崎润一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对谷崎与施蛰存小说美学的考察,内容涵盖二者所有的小说作品,以文本为依托,采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综合各自的社会语境、文学传统、

2、艺术手法,从而挖掘二者小说美学的不同及相互关系。  一、谷崎润一郎:女性崇拜与物哀之美  1、跪拜:谷崎的美学姿态  春琴女士的墓碑高约六尺,而检校的墓碑不盈四尺。两座石碑并列于石板铺成的低矮石坪上。春琴墓的右侧栽着一棵孤松,翠绿的松枝形同屋顶,凌于墓碑之上,而在枝头拂不到的左侧两三尺远的地方,检校的坟墓则鞠躬如仪,宛如侍坐。  这是《春琴抄》中展示的男女位置。正如有论者言谷崎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男女主人公往往是以弱者与强者的对立姿态,观照与被观照、崇拜与被崇拜的关系出现在小说中,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维系唯美的世界。从谷崎润一郎构筑的美与崇拜的两性关系

3、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作家精神深处的女性至上思想。  这种美的至上,或者说女性至上(两者在谷崎作品中是一体的两面)的思想实际贯穿了谷崎整个创作。早期《刺青》文身师清吉将自己的灵魂刺入少女后,将其变成日本国最美的女人,同时,自己成为她脚下的跪拜者。《麒麟》的卫灵公更是像奴隶侍候主人那样,像人崇拜神那样匍匐于南子的脚下。《刈芦》中芹桥慎之助对阿游远远地观望,《盲人物语》中将军和弥市对阿市夫人的追慕,及至《春琴抄》中佐助刺瞎自己的双眼守护美丽的春琴的影像,与其共生(井上靖语),这种殉道一样高尚的行为,在佐助看来,成为他保存不灭的美的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谷崎润一郎对

4、女性美的追求是有变化的。如果说早期《文身》、《麒麟》中更多表现为男性从女性肉体官能美中获得对美的崇拜,那么《各有所好》、《刈芦》、《盲人物语》和《春琴抄》更多承载了文化符号意义的女性崇拜。  《各有所好》斯波要在木偶小春的身上发现古人把个性深藏不露、谨慎谦恭视为理想的美女这个木偶小春才是日本传统观念中的永恒的女性的容貌《刈芦》中的阿游在芹桥的想象中是一个那种穿戴齐整,坐在桌旁安静地阅读《源氏物语》,具有书上所谓的温雅的人,《盲人物语》中阿市夫人则是一位饱受人世沧桑、命运浮沉,背负哀感文化的高贵妇人形象,《春琴抄》中春琴是一位恪守传统礼仪文化,琴艺追求天人合一

5、东方境界的女性,及至1945《细雪》三位小姐的身世更是承继《源氏物语》的物哀文化。谷崎对女性美的崇拜完成了从肉体官能向文化精神层面的过渡。  另一个关注点是,谷崎对女性美的崇拜是超越性别视角的,是脱离外在文化建构的纯粹美的欣赏和赞美,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对世俗道德、武士道文化、汉文化伦理秩序的重新调和。比如《文身》日本最美女性的出炉是通过妲己对男性的征服,《肥料》女子对男性的杀戮来实现的,而这种变态、血性的精神、肉体的炼狱过程,换来的不是指责而是一切美的都是强者的价值认同。《盲人物语》中弥市对阿市夫人自戕殉夫的破坏(出于对美的保护),呼应了武士胜家对情义的珍重(

6、剥离了武士道对忠的片面强调)。《春琴抄》佐助从性别倒错和肉体摧残中体会到的自我完成,对美的绝对献身(十返肇语)冲击了汉文化男尊女卑伦理观念。  蔡榕滨说:在谷崎润一郎绚丽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他深邃的思想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审美理想在他生活的日本大变革阶段(明治、大正、昭和),这种基于肉体官能、自然人情建立起的美的价值,可能真的寄托着谷崎润一郎大的理想。  2、四季流转的复沓结构与物哀之美  传统是一个宽泛笼统的概念,回归传统,到底要回归什么?  一个家庭、一个社会长时间自然形成的一定之规一年之中的例行活动:正月装饰门庭,三月女儿节摆设木偶,五月男孩节挂鲤鱼旗,春秋

7、两季亲友互送糕饼等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起居作息、饮食、活动应四季流转而循环往复,在关西,这种自古以来的生活定式仍完好地保存着  谷崎从四季自然流转,日常生活的循环往复中,找到了寄托自己文学理想的复沓结构:《各有所好》斯波要与父亲两代人对木偶净琉璃的共鸣,《盲人物语》阿市夫人人世浮沉的两次相似遭遇,《吉野葛》对自天王故事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书写,《春琴抄》春琴故事追忆的多声部呼应等。谷崎在这种循环往复、反复吟咏的结构中,不断将读者拉回原初位置,外在事物的不变或相似,最大化的将体验视角转向内心纤细的感受。对男女之情、过往人事、社会世相重新经历,重新体会,从而拓宽内

8、心体验的宽度。  《吉野葛》的津村在狐哙的反复召唤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