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ID:2623813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_第1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_第2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_第3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_第4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摘要】辛开苦降法是中医一种常用的、独特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各种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互见的病证。导师王素梅教授在多年临床中,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将其应用于小儿咳喘等症,在治疗外感疾病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颇见疗效。【关键词】王素梅;中医学家;咳喘/中医药疗法;辛开苦降;儿童辛开苦降法又名辛苦通降,是在中医四气五味药性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相反相成的辛温和苦寒两种药物组方[1],以期达到调理气机、祛除病邪的作用。作为“和”法范畴的一种治疗方法[2],载于历代各科医学著作

2、之中,应用于历代各科名家之手,辨证用药恰当的前提下,往往效如桴鼓。  1辛开苦降法的发展  辛开苦降法源于《内经》,广泛应用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受《内经》升降相因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和“辛能散能润,苦能坚能泄”等理论的启迪,于《伤寒杂病论》列“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用于痞证的治疗中,成为辛开苦降法的先河,并创立了诸泻心汤、陷胸汤等20余首辛开苦降之剂。后世医家在“仲景三泻心汤”治痞经验的基础上多有发挥,直到清代温病学大师叶天士才明确提出“苦降辛通,斯热气痞结可开”,把它作为一个治疗法则而提出。其在《临

3、证指南医案》中强调:“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微苦以轻降,微辛以宣通”“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并认为“苦能驱热除湿,辛能开气宣浊”等,阐发了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中的配伍机制。吴鞠通也认识到“非苦无能胜湿,非辛无能通利邪气”,提出了“苦与辛合能降能通”的论点,揭示了辛开苦降法的实质内涵,使辛开苦降法渐臻完善。  2辛开苦降法在小儿咳喘中的应用  导师王素梅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以小儿“肺常不足,脾常虚”的生理特点为基础,治疗外感疾病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枢纽运转,清阳上升,浊阴下

4、降,共同维持人体气机之运行,为后天之本。小儿肺炎喘嗽不同以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同时影响至中焦脾胃的并病愈见频繁。小儿机体和功能都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以幼儿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故外易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往往蕴生痰热,阻塞气机,升降失司,清浊失调,从而百病滋生,变幻莫测。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不行,闭郁不宣,化热烁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出现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肺气闭塞之证,发为咳喘。嗜食肥甘,脾虚生痰,痰热上壅,加重痰阻,滞于肺络,阻于气道,肺气上逆,轻则咳逆

5、频作,甚则气逆喘息。子病及母,脾气失司,胃失和降,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得下行,继之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此属肺胃同病,决非麻杏石甘汤之类所能解决。“外邪宜辛胜,里邪宜苦胜”,宗“郁非辛不开,火非苦不降”之旨,运用辛开苦降,豁痰宣闭,上病中取,疏其邪,除其痰,泄其热,降其气,则气机畅通,升降自如,诸证自解。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效果显著,体现了王素梅教授治疗疾病以脾胃为本的指导思想。  3病案举例  病案1:吴某,女,10岁。发热、咳嗽2d。于20090110初诊。症见发热,汗出不畅,咳嗽有痰,气急,胸闷胀满。查体:体

6、温38℃,咽红,双扁桃体Ⅱ度,无脓性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滑数,听诊双肺底湿啰音。血常规示:白细胞5.96×109/L,中性粒细胞53.3%,淋巴细胞31%;X线示:肺纹理增多、紊乱,右肺可见小片状阴影。王素梅教授诊为肺炎喘嗽,认为感受外邪,入里化热,肺失清肃,灼津炼液成痰,以致热毒壅盛,痰闭肺窍。予辛开苦降,豁痰宣闭,调和阴阳,肺胃同治。方药如下:炙麻黄、杏桃仁各6g,生石膏30g(先下),生草、黄芩各6g,干姜2g,半夏、五味子各6g,紫苑、莱菔子、厚朴、枳实各10g,鱼腥草15g,黛蛤散10g(包),3剂,水煎服,早晚分

7、服。  20090113二诊。2剂后,热退,3剂已,惟咳嗽有痰,舌红苔黄,脉滑。上方去生石膏、生草、紫菀,加陈皮、胆南星各6g,天竺黄10g,加重化痰之功,5剂后,病愈。  按:王素梅教授谨守病机,运用辛开苦降,宣肺开闭,降逆散痞,寒热并调。黄芩性味苦寒,一治郁热在上,一疗脾胃内陷之热;半夏、干姜性味辛温辛热,一去胸中痞满,一疗痰水气滞,宣通内郁之痰浊;加枳实逐痰水破结实,直导胸中之滞,宽中降气逐痰,开中焦之痰实,以通宣肺气之闭,使里结客邪无所依附而自解。《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阳味出上窍,阴味出下窍”

8、,辛药升散其闭,达邪于外,苦药平降其亢,泄邪于里,苦辛合用,升清降浊,畅通气机,共奏调理阴阳之功。  病案2:孙某,男,3岁。咳嗽2d,喘息半日。于20090530初诊。患儿2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有痰,流涕,无发热,家长未予治疗。半日前出现喘息,呼吸急促,自行吸入万托林后喘息明显好转,急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