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ID:2634615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_第1页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_第2页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_第3页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_第4页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无形之手;商业化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艺术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90年代挣脱了政治“无形之手”的掌控,走向成熟,但同时,却又无可奈何地落入了另一只更难以逾越的商业功利主义的“无形之手”中。中国艺术要获得独立价值,只有立足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本土文化,建立起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健全的市场才能实现。    中国当代艺术从时间上一般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发生的美术现象。英国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似乎无处不在的一种支配力量称为“无形之手”。我感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好像也有一种“无形之手”,大

2、多数的艺术家总是被“无形之手”牵着去创作某种艺术,起初是政治的“无形之手”,后来又面临着另一只更大的商业的“无形之手”。也许,艺术家只有摆脱这种“无形之手”的牵引,真正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生存体验,才能创造出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    一、政治“无形之手”掌控下的“文革”艺术    50~70年代中国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是文艺为政治服务,要求艺术采用“工农兵喜闻乐见”的形式○1,其中,董希文1951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最具代表性,这幅画鲜亮、喜庆,开创了一种民族化的年画风的油画。这种艺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高峰。艺术在政治这只“无形之手”的控制下变的狭隘而虚伪。

3、    二、“伤痕美术”和其他美术家对泛政治艺术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末,在拨乱反正的背景下,一批曾经当过知青的画家创作了一些知青题材的作品,揭露“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心灵创伤,被称为“伤痕美术”。其中,四川美术家群体最有代表性,高小华的油画《为什么》,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的雪》,何多苓的《青春》,都能大胆地面对社会的真实。还有1979年展出的“星星”美展以现代派语言模式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真正触及到了人的灵魂。艺术家们努力争取艺术表现的自由,使这些艺术具有了不朽的价值。    三、轰轰烈烈的20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

4、社会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思潮影响下,青年美术家们怀着理想主义的热情,以群体性的对西方现代美术样式的模仿,像浪潮一样形成了对传统规范和专制文化理念的冲击。这一时期的当代美术最活跃的时候是在1985年和1986年,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八五美术新潮”,它的活动一直延续到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它最突出的价值就是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反叛与突破。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开始转型。艺术家感到过去曾经郑重其事对待的事情,在失去了神圣的光环后,显得滑稽可笑。因此产生出政治波普、玩世写实主义、艳

5、俗艺术等艺术形态。  “所谓政治波普,即政治的波普化。它是借助西方消费文化的潮流在中国产生的冲击波,而把毛泽东时代的‘神圣式的政治’变成真正大众化的反讽式的政治思潮……这个潮流借用波普样式,多在对西方商业符号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形象的处理中,以呈现某种幽默与荒诞的意味。”○3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治波普伴随着社会上出现的“毛泽东热”而兴起,1988年前卫艺术家王广义、余友涵、王子卫就开始了他们著名的《毛泽东》系列作品。  玩世写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批艺术家对生活中无聊、空虚感受的表达方式。玩世写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方力钧、岳敏君、刘小东等。方力钧以他创

6、作的泼皮光头形象影响最大,泼皮光头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典型的荒诞样式,甚至作为一代人生活的典型,成为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艳俗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艺术现象。它借鉴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杰夫.昆斯为代表的艳俗艺术,通过夸大模仿商业文化中的艳俗成分,从而产生一种滑稽感和反讽效果。徐一晖最早使用艳俗符号创作了《红宝书》、《小猪储钱罐》等陶瓷作品。艳俗艺术用反讽的方式有力地批判了现实功社会流俗。  五、艺术的商业化带来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走向全面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进步,但它却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首先是一些艺术家把艺术

7、作为时尚潮流来追逐模仿。其次是已成名艺术家的自我复制问题。  更为突出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问题。20世纪9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开始了与西方当代艺术界的对话。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邀请了耿建翌、张培力、方力钧等中国艺术家参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在重要的国际大展上亮相。接着,中国艺术家又参加了多次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等西方权威性的艺术大展。参加国际大展使原来无名的艺术家具有了国际艺术家的身份而名利双收;使中国当代艺术逐渐由边缘进入主流。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树立起国际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