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

ID:26384033

大小:77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6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_第1页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_第2页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_第3页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_第4页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九种:一利用重要不等式放缩1.均值不等式法例1设求证解析此数列的通项为,,即注:①应注意把握放缩的“度”:上述不等式右边放缩用的是均值不等式,若放成则得,就放过“度”了!②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

2、不等式,这里其中,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例2已知函数,若,且在[0,1]上的最小值为,求证:(02年全国联赛山东预赛题)简析例3求证.简析不等式左边=,故原结论成立.2.利用有用结论例4求证简析本题可以利用的有用结论主要有:法1利用假分数的一个性质可得即法2利用贝努利不等式的一个特例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此处)得注:例4是1985年上海高考试题,以此题为主干添“枝”加“叶”而编拟成1998年全国高考文科试题;进行升维处理并加参数而成理科姊妹题。如理科题的主干是:证明(可考虑用贝努利不等式的特例)例5已知函数求证:对任意且恒成立。(90年

3、全国卷压轴题)简析本题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详参高考评分标准;这里给出运用柯西()不等式的简捷证法:而由不等式得(时取等号)(),得证!例6已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对都成立,证明(无理数)(05年辽宁卷第22题)解析结合第问结论及所给题设条件()的结构特征,可得放缩思路:。于是,即注:题目所给条件()为一有用结论,可以起到提醒思路与探索放缩方向的作用;当然,本题还可用结论来放缩:,即例7已知不等式表示不超过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的最大整数。设正数数列满足:求证(05年湖北卷第(22)题)简析当时,即于是当时有注:①本题涉及的和式为调和级数,是发散的,

4、不能求和;但是可以利用所给题设结论来进行有效地放缩;②引入有用结论在解题中即时应用,是近年来高考创新型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例8设,求证:数列单调递增且解析引入一个结论:若则(证略)整理上式得(),以代入()式得即单调递增。以代入()式得此式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即对一切偶数有,又因为数列单调递增,所以对一切正整数有。注:①上述不等式可加强为简证如下:利用二项展开式进行部分放缩:只取前两项有对通项作如下放缩:故有②上述数列的极限存在,为无理数;同时是下述试题的背景:已知是正整数,且(1)证明;(2)证明(01年全国卷理科第

5、20题)简析对第(2)问:用代替得数列是递减数列;借鉴此结论可有如下简捷证法:数列递减,且故即。当然,本题每小题的证明方法都有10多种,如使用上述例4所提供的假分数性质、贝努力不等式、甚至构造“分房问题”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概率模型、构造函数等都可以给出非常漂亮的解决!详见文[1]。二部分放缩例9设求证:解析又(只将其中一个变成,进行部分放缩),,于是例10设数列满足,当时证明对所有有;(02年全国高考题)解析用数学归纳法:当时显然成立,假设当时成立即,则当时,成立。利用上述部分放缩的结论来放缩通项,可得注:上述证明用到部分放缩,当然根据不等式的

6、性质也可以整体放缩:;证明就直接使用了部分放缩的结论。三添减项放缩上述例4之法2就是利用二项展开式进行减项放缩的例子。例11设,求证.简析观察的结构,注意到,展开得,即,得证.例12设数列满足(Ⅰ)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成立;(Ⅱ)令,判定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04年重庆卷理科第(22)题)简析本题有多种放缩证明方法,这里我们对(Ⅰ)进行减项放缩,有法1用数学归纳法(只考虑第二步);法2则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四利用单调性放缩1.构造数列如对上述例1,令则,递减,有,故再如例4,令则,即递增,有,得证!注:由此可得例4的加强命题并可改造成为探索性问题:求

7、对任意使恒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大值;同理可得理科姊妹题的加强命题及其探索性结论,读者不妨一试!2.构造函数例13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不大于,又当时(Ⅰ)求的值;(Ⅱ)设,证明(04年辽宁卷第21题)解析(Ⅰ)=1;(Ⅱ)由得且用数学归纳法(只看第二步):在是增函数,则得例14数列由下列条件确定:,.(I)证明:对总有;(II)证明:对总有(02年北京卷第(19)题)解析构造函数易知在是增函数。当时在递增,故对(II)有,构造函数它在上是增函数,故有,得证。注:①本题有着深厚的科学背景:是计算机开平方设计迭代程序的根据;同时有着高等数学背景—数列单调递减有下界因而

8、有极限:②是递推数列的母函数,研究其单调性对此数列本质属性的揭示往往具有重要的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