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

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

ID:26444574

大小:4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7

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_第1页
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_第2页
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_第3页
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_第4页
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香港全真派的由来与特点钟国发一、现代香港道教的由来英国统治下的香港,起初本来几乎没有道教。20世纪上半期在香港道堂的发展,基本上是民间新兴宗教组织的发展。20世纪下半期在香港崛起的道教,主要是这些民间新兴宗教组织以传统道教为取向实行联合的结果。据现有资料分析,英国1842年夺取香港岛和1860年夺取九龙半岛南部时,所得地区都只有某些民间祠庙,没有正规的道教宫观。[1]至于新界地区,1898年被英国强租以前,已经有了道教宫观青云观,但已日久失修,渐形荒圮,大约1918年,其地被佛教徒建为青山禅院。清末有罗浮山道士来到大屿山,于光绪九年(1883)创建纯阳、普云仙院二座,但是这两座仙院远离

2、民众,它们在新界离岛1898年归港英当局管辖以后,与香港地区的道教运动也没有什么关联,住持罗元一反而于1943年主动把自己的仙院交给了观清法师,让他改成了佛教寺院。中华传统社会约从明代中期开始局部解体,导致民间新兴宗教运动持续高涨。清末民初的民间新兴宗教组织,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有较高组织程度并且流传较广的会道门,主要有一贯道、同善社、先天道等;另一类是各种互不统辖、或只有松散联系的地方性道堂,大多以扶乩为主要活动方式,可以称为“鸾堂”。会道门联系群众面较广并且组织程度较高,往往有较明显的政治反叛色彩,而零散的地方性鸾堂则多由地方士绅文人主持,侧重于劝善教化及慈善救济,社会改良色彩比较浓

3、。清朝末年,由先天道发端,民间新兴宗教组织陆续传入香港,成为香港现有道教组织发展的起点。清末以来,中国社会经过持续的震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方面,与帝制相关联的儒教旧体制瓦解了,以儒教信仰者自居的人数锐减;佛、道二教也受到新文化的冲击,虽有振兴的努力却效果不明显,仍然处于衰落状态;伊斯兰教依靠民族载体维持既有格局;基督教和天主教发展较快,但对中国社会的总体而言仍然缺少分量;只有民间新兴宗教运动持续高涨,各种会道门、道堂蓬勃发展,活力十足,它们成为中国现代民间高涨的宗教热情的主要代表。明代以来的民间新兴会道门、道堂一般都奉“无生老母”为最高神,信仰“三期末劫”、“真空家乡”及“收圆”的教

4、义[2],在教派关系上标榜“三教归一”、“五教归一”甚至“万教归一”,教义上吸取了儒佛道三教的因素,这种吸取的具体情况,各派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道教(尤其是内丹道)的因素更多一些。特别是中华帝国体制崩溃以后,儒教在神灵信仰和祭祀活动方面的遗产大都被道教继承下来,就使民间会道门、道堂与道教的关系显得更近了。[3]在香港华人社会,这类民间新兴会道门、道堂同样成为现代民间高涨的宗教热情的主要代表。不过,作为反传统的新兴教派,无论是政治反叛色彩比较浓的下层会道门,还是社会改良色彩比较浓的地方性鸾堂,它们都对对现实社会秩序持批判态度。但是,与中国大陆不同,20世纪前期的香港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现代

5、秩序,社会相对稳定,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动荡不宁、苦难深重的中国大陆,反叛性的民间新兴宗教组织往往容易表现其激烈的一面,甚至以狂热的态度与现实秩序作孤注一掷的抗争。而在香港的新环境下,民间新兴宗教组织中的改良派更有用武之地,反叛派也比较容易表现出现实和理性的一面,直至考虑与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这些民间新兴宗教组织本来自以为超越于三教之上,不怎么瞧得起传统道教。例如信善系道堂打的是“纯阳教吕道会”[4]的旗号,就是超乎三教之外的,“先天道”这样的名称,更透露着对传统道教的优越感。香港道教联合运动的兴起,是对传统道教从超越感和优越感转为认同感,其间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与客观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中

6、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使几百年绵延不断的民间新兴宗教运动在中国大陆戛然而止,而道教虽然经过一些周折,总还是在中国大陆取得了合法地位。香港民间新兴道派所联系的广大群众对中国大陆都有难以割舍的复杂感情,新中国初期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积极变化、所呈现的蓬勃朝气,使香港群众颇有感触,也使民间新兴道派的“三期末劫”、“真空家乡”及“收圆”等反传统教义大大地失去了魅力。加以英国政府迅速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英当局与新中国政府事实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这就使香港华人社会民间新兴会道门、道堂不能不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保持自己作为新兴教派的独特性,还是向生存空间更大的传统宗教靠

7、拢?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客观变化和主观调整,香港民间新兴宗教组织的多数都或多或少地与道教认同了。1957年,若干道堂的长老在龙庆堂聚首,倡议成立道教会,后又获得政府的推动。1961年龙庆堂邀请各道堂选派代表筹组联会成立香港道教联合会,参加团体共三十五个。据1962年刊之《香港道教联合会组织章程》,团体会员规定是“凡经香港社团之注册,或华人庙宇登记,或有限公司注册之道教合法团体,得参加为本联会之团体会员”。这次香港道教联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