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

《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

ID:26502465

大小:6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7

《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_第1页
《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_第2页
《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_第3页
《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_第4页
《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新闻1+1》话语空间建构的研究摘要《新闻1+1》节目自从2008年初亮相以来,立即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收视率位居前列,观众好评如潮。在开播后发生的几次重大事件中,《新闻1+1》节目都能够及时、全面地为公众带来第一手信息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暖春之旅”、“中日圆桌对话”等等。为什么《新闻1+1》节目能够得到社会和观众们的认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新闻1+1》节目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旧机制,向观众展示当天新闻话题的事件全貌,通过主持人以及新闻观察员为观众解读事件真相,配以直播的形式,更有利于硬性新闻本身的时

2、效性以及对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对《新闻1+1》节目的个案进行分析,探求出新闻评论节目在公共话语空间建构方面的特点及形式,主持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驾驭节目。同时,笔者希望通过对《新闻1+1》节目的分析,探求出新闻评论节目在构建话语空间方面的创新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省市地方台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应注意的问题等提供参考。关键词:《新闻1+1》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空间建构目录一、摘要二、符号学概述三、《新闻1+1》公共话语空间建构个案分析四、分析《新闻1+1》话语空间构建的创新性五、对《新闻1+1》未来发展的思考二、

3、符号学概述(一)符号学与电视符号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现代符号学则诞生于20世纪初期。“欧洲符号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度为“符号学”立名,并提出建构符号学学科的设想。“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1]。”五、对《新闻1+1》未来发展的思考(一)新闻1+1节目的主要不足1.主持人队伍在评论领域缺少专业分工在《新闻1+1》中,主持人就是新闻评论员。目前,由白岩松和董倩分别担任主持人兼新闻评论员,其中以白岩松为主

4、。无论是白岩松还是董倩在评论的领域上缺乏专业细致的分工。他们都对不同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过评论。虽然,《新闻1+1》只是一档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它不是绝对传播真理的节目,只是提供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让意见领袖表达一些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并且向观众阐明理由。但是,就《新闻1+1》节目而言,作为评论主体的主持人仅仅局限在白岩松和董倩两个人之间,而且,无论当期节目的选题是什么领域的话题,主持人都可以发表意见,这种评论方式一方面不能做到评论主体多元化,以达到传播多元声音的目的;另一方面,观众也会对节目和主持人产生一定的质疑,进一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5、。2.与受众的互动较少“受众”即“受传者”,这一概念最早由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一书中提出来,它指的是“在传播的过程的另一端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总称。”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处于整个传播链条的终端,是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也是信息的接收者。目前,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曾经的受众是被动的,而网络传播语境下受众变得主动起来。《新闻1+1》节目中受众本位的观念体现的并不是很明确,它缺少与受众的互动交流。虽然《新闻1+1》节目的选题都是当日或最近发生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者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但在整个节目的直播

6、过程中,观众并不能参与到节目的讨论中,也不能通过网络留言、短信等方式实时参与节目,加入整个节目“舆论场”的构建。3.不能充分融合接纳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崛起,大大改写的传媒发展的趋势。我国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也很多,虽然尚无权威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大家都比较认同媒介融合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媒体之间合作性越来越强,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之间都存在互相渗透的趋势;另一方面,受众观念发生了改变,受众主体地位突出,并且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性增强。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在北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7、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跨媒介拓展和受众对新媒体的追求,都预示着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Web2.0时代,网络论坛、博客、微博、3G技术的出现,使得普通民众的自我表达变得越来越容易。在网络媒体深入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趋势已是不可阻挡,普通民众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大,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显然受了挑战。《新闻1+1》作为一档传统电视媒体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显然没有能很好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起来。(二)符号学

8、视角下的电视新闻语言与话语空间建构符号语用学研究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