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

ID:26506262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7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_第1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_第2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_第3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_第4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晚清“重拙大”词学思想溯源——端木埰《宋词赏心录》探论*作者简介:彭玉平(1964—),男,江苏常州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玉平【摘要】本文以端木埰编选的《宋词赏心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选本的编选背景、编选特色、命名原因及流传情况,对其深蕴的“重拙大”的理论倾向以及对后来王鹏运、况周颐的相关理论和《宋词三百首》等选本的影响,做了细致的分析论证,揭示了其在晚清词学浙西与常州两派交融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关键词】端木埰《宋词赏心录》重拙大王鹏运况周颐晚清词学勃兴,不仅词人辈出,词论日新,而且选本频出。正如舍之所说:“晚清词人,颇喜选录,以寄其论词宗尚。各矜手眼,比

2、类观之,亦可见当时词坛趋向。”舍之.《历代词选集叙录》(六)之《微云榭词选》,《词学》第6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P221)其荦荦大者,前此如周济的《宋四家词选》、戈载的《宋七家词选》,后来如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陈匪石的《宋词举》等,都曾领一时风骚。他们不仅在推广和普及词学上厥功甚伟,而且在带动词学风尚的转变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就晚清影响一时的“重拙大”词说而言,学界多从王鹏运、况周颐二人溯其源流。实则王、况二人并师从江宁端木埰氏,而端木埰又借《宋词赏心录》一选及相关评点,已揭出“重拙大”太半要义。王鹏运、况周颐只是光大其说而已。本文即在详细勘察《宋词赏心

3、录》选本的基础上,揭出其隐含的“重拙大”理念及其对此后词学及选本如《宋词三百首》参见拙文《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探论》一文,刊《学术研究》2002年第10期。的影响,藉此弥补晚清词学的重要一环。一端木埰(1816-1892?)关于其生卒年的详细考订,可参见拙文《端木埰与晚清词学》注释②,《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字子畴,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他很早就得补诸生,而且岁科试屡次称冠,所以能以优行入贡,录用知县,期间得祁寯藻的推荐,除内阁中书。后来又补典籍,充会典馆总纂,升侍读。平生著述,都成一辑,名《有不为斋全集》。经史方面的有《经史粹言》、《读史法戒录》、《粉盘录》、《耆旧轶事》

4、等,文学方面则有《碧瀣词》、《楚辞启蒙》、《赋源》、《名文勖行录》等,编选有《宋词赏心录》、《金陵诗征录》等。端木埰学词从碧山(王沂孙)开始,又以碧山为宗师,晚年更以《碧瀣词》名其集。《碧瀣词》二卷,凡101首,收录于王鹏运等辑的《薇省同声集》中,有光绪十六年(18909)刊本。后陈乃乾又收录于《清名家词》中。端木埰的词兼采王沂孙的寄托、姜夔的清空和苏轼的清雄,不名一家,自成统系。《宋词赏心录》是端木埰晚年编选的一本词选,后转赠王鹏运清玩。其编辑的具体时间已难以确考,抄本末有“幼霞仁棣清玩,端木埰”题款,题款时间是戊子(1888)正日,当为端木埰的赠书时间。则当在《薇省同声集》编成之前

5、即已编定。此选旧藏王鹏运四印斋,鲜为人知。民国二十二年(1933),教授开封的卢前从王鹏运侄孙婿亦为当时门人的无颐修手中以十五金购回此书,书前有王鹏运题签。卢前遂携至上海,与友人夏丐尊谋为付印,并易名《宋词十九首》。一时题者甚众,前有胡光炜、邵「车次」室二人题辞,末附王瀣、吴梅、柳诒征、邵瑞彭、陈匪石、唐圭璋等跋语,大力扬誉。有开明书店影印本。乙巳孟夏,鹤山何广棪于书肆得夏、卢当年所刊影印本,在曾与卢前、邵次公在河南大学共事两年的涂公遂鼓励下,以数月之时间,一方面对所选词作校讹正误,一方面附以各家小传及诸家评笺,成《宋词赏心录校评》一书,由台湾正中书局于1975年出版。何广棪的校评在校

6、勘和引录之外,每首之下,加以按语,对诸家评说和创作时地时加裁定,是目前最为详备的读本。《宋词赏心录》今以《宋词十九首》驰名,但其初名却说法不一,与端木埰曾有交接之谊的王瀣说其名为“赏心”,邵瑞彭在跋语本文所引“跋语”,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何广棪《宋词赏心录校评》所附“原跋”,台北:正中书局,1975年,第109-112页。中则说书眉署“心赏录”,陈匪石跋语与王瀣相同,而从王鹏运侄孙婿手中购回此书的卢前,则明确书名为《宋词赏心录》。综合这些不同说法,其书原名应为《宋词赏心录》殆无可疑。“赏心”盖为简称,而“心赏”应属误记。据卢前跋语,此书易名为《宋词十九首》实为上海夏丐尊先生在出版前为广

7、其传,取便通俗,故易为今名,时在癸酉八月,距卢前作跋仅隔4个月。而其之所以易为今名,或许与柳诒征在跋语中拟之以词中之《古诗十九首》有关。此选取名“赏心”的原因,约有三端:其一,“赏心”作为一个传统词语,比较切合他以个人的倾心欣赏为入选条件的基本原则。从语源的角度来说,“赏心”二字至迟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云:“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沈约《游沈道士馆》诗亦云:“寄言赏心客,岁暮尔来同。”都与端木埰取义相近。中国古代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