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

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

ID:26519987

大小:98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7

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_第1页
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_第2页
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_第3页
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_第4页
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翼城新出西周霸伯簋考释(首发)李发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考古》2011年7期简报了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发掘的重要发现(以下称《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所大河口墓地联合考古队:《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2011年7期。,其中M1017出土了数十件铜器,尤其还出土刻有铭文的铜簋和铜盂等,对于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代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一件带有6行50字的铜簋铭文试作考释,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其铭文用现代汉字加标点迻录如下:唯十又一月,丼(井)弔(叔)来(拜)。迺蔑霸白(伯)(历)事伐,用寿(帱)百、丹二、虎皮一

2、。霸白(伯)拜、稽首,对扬丼弔(叔)休。用乍(作)宝簋,其万年子子孙孙其永宝用。一、关于有铭霸伯器《发掘简报》刊发了M1017中出土的两件铜器的铭文图片,一是本文要讨论的《霸伯簋》,一是《霸伯盂》。同墓另有出土但未公布铭文图片的是:铜鼎之一腹内壁有铭文“伯作”三字,铜簋之一内底铭2行12字(未公布内容),铜豆之一有铭4行16字“霸伯作大宝尊彝其孙孙子子万年永用”,铜盆之一有铭2行11字“倗伯肇作旅盘(?)其万年永用”,铜盘之一有铭4行近40字(未公布内容),铜尊之一有铭1行4字“作宝尊彝”,铜鬲一件有铭2行4字“作父癸彝”,铜罍一件有铭2行5字“霸伯

3、作宝尊”。《发掘简报》认为,从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显示,“霸”是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名,“霸伯”是这里的最高权力拥有者。显然,这个意见是正确的。除此之外,已见著录的“霸”器还有霸伯簋1件铭文2行6字作“霸伯作宝尊彝”,参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商周组、山西省考古所:《天马-曲村1980~1989》,科学出版社,2000年。,霸姞鼎、簋各1件霸姞鼎、簋均为铭文2行6字作“霸姞作宝尊彝”,霸姞鼎属西周早期器,见《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二册,中华书局,2007年,第1136页;霸姞簋属西周早期器,见《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三册,第1892页。。本文讨

4、论的《霸伯簋》中“霸”字两见: ,与常见的“霸”字写法,如(令簋)、(周乎卣)等有别,但从同墓出土《霸伯盂》的“霸”作来看,上述两个形体释作“霸”是可从的。《说文·月部》:“霸,月始生霸然也。……从月,声。”但《霸伯簋》所见的两个霸字,从从各,其理据何在?需进一步查证。不过,这两个新见的霸字形体可以丰富霸字的异体字群。二、关于“井”和“井叔”“井”为国族名。殷墟甲骨文中有“井方”。如:(1)戊辰卜,宾贞:方?井方。一(合集6796,宾三类)(2)己巳,贞:执井方。弗?。          (合集33044,历二类)宾三类和历二类卜辞都是武丁晚期至祖庚

5、、祖甲时期卜辞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9页表1-1。,处于五期断代的第一期末至第二期,可见井方是很早就存在了。商代晚期“乙亥父丁鼎”也有铭作“王正(征)井方”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上,中华书局,1983年,第391页下。乙亥父丁鼎,又名邐鼎、邐方鼎、尹光鼎、尹光方鼎。。武丁配偶之一帚井,就是井方之女,又作帚妌,在卜辞中有200余见姚孝遂、肖丁(主編):《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8年,第180-182、1105-1106页。。最早指出井方地望的是郭沫若,他在《卜辞通纂》中考释第534片(即合集1339

6、)“癸卯卜,宾贞:井方于唐宗彘”时说:此井方乃殷之诸侯,言来祀成汤用彘也。殷亡,此亦为周人所灭。《乙亥父丁鼎》“隹王正(征)井方”,其遗民遗地被周人瓜分。《周公簋》“井侯服,锡臣三品:州人、人、?人”(发按:周公簋又名荣作周公簋、井侯簋);《大克鼎》“锡汝井家田于山,(与)氒臣妾”,又“锡汝井、、人耤,锡汝井人奔于”;又《散氏盘》有“井邑田”,由夨人分割于散人。大克鼎出土于歧山县,散氏旧国当在今大散关附近,则井方当在散关之东,歧山(引者按:当为岐山)之南,渭水南岸地矣。郭沫若:《卜辞通纂》,收入《甲骨文献集成》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

7、12页。郭氏认为井方在“散关之东、岐山和渭水之南”,仅依据大克鼎和散氏盘地而定,毕竟大克鼎中的“井家”“井人”与散氏盘中的“井邑田”是否即是殷墟卜辞中所言的“井方”,恐非必是需要指出的是,大克鼎出土地并非岐山县,而是于清光绪16年(1890)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散氏盘于清乾隆初年在陕西凤翔出土,散国位于凤翔一带,西北方与夨国为邻。。陈梦家认为井方是文献中的“耿”,在今山西河津市:《殷本纪》“祖乙迁于邢”,《尚书序》作耿,《索隐》曰:“今河东皮氏县有耿乡”,今山西河津县。《汉书·地理志》“皮氏耿乡,故耿国,晋献公灭之”。河津之耿国,非祖乙所迁之

8、邢,然“邢”“耿”古通,则耿可能即卜辞的井方。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第288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