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ID:26567671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7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第1页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第2页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第3页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第4页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摘要: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从非正式知识转移的特征出发,归纳了非正式知识转移的三个研究议题,梳理了三种基本研究视角,为国内本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个体;非正式知识转移;企业知识管理    对个体水平的知识转移现象的研究,首先来自科学计量学界关于个体间普遍存在的研发合作现象的探讨。Allen对19世纪(1850—1875)英格兰克利威兰(Cleveland)地区钢铁产业有关技术变革的报告显示,基于个体行为的技术诀窍的非正式转移现象早已大量存在,Hippel在对美国11家中小钢铁企业进行的案例研究后指出,个体间的非正式技

2、术知识转移,是继基于RD合作协议和基于授权、出售两类技术转移模式后的第三类模式,他甚至认为,由于后者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它对技术知识跨企业边界的转移效率要优于前者,事实上,就像经济理论逐步认识到除了市场、企业两类资源配置模式外,还存在基于信任、社会网络等第三种资源配置模式一样,个体间非正式的知识转移现象普遍存在。  关于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①作为解释变量,探求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对诸如产业集聚、企业技术创新等现象的影响;②作为应变量,探求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内在动机和基本规律。由于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对企业组织的知识创新、转移和配置具有基础性作用,后一

3、类研究显得格外令人关注,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1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特征和主题    1.1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特征  关于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理解为私人间的知识援助.例如较早关注非正式知识转移现象的Allen认为,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与正式转移的区别在于其纯粹的私人性质,独立于组织结构、政策和正式合作,Hippel(1987)认为,非正式转移主要发生在由共同职业兴趣聚合在一起的RD人员之间,他们构成的非正式网络是私人获取知识和建议的主要渠道.Granovetter关于社会关系和私人间信息援助方面的研究,拓展了非正式知识转移概念的覆盖范围.

4、Bouty认为,社会维度是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决策行为的本质影响力量,因此依赖个体社会关系而非组织制度获取建议和服务,是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基本特征。  与正式的知识转移相比,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在行为特征、转移时空、转移方式,以及治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表1可以看出,正式和非正式知识转移的根本区别,在于治理制度和行为控制方式的差异。一般而言,正式的知识转移在内容或者程序方面存在一定形式的约定,这种约定可以是正式的制度,也可以是合约,以规范知识转移双方的行为,非正式的知识转移不存在一个明显的合约,转移行为的规范更多地来自双方建立的社会关联性质和强度。正因如此,关于个体间非正

5、式知识转移的研究中,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性质受到重点关注。    1.2个体间非正式转移研究的基本研究议题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对于知识跨组织、团队边界的流动,提高个体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和组织的技术创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例如Allen(1977)在研究RD实验室内的信息流动时发现,在RD项目中被考虑的概念和潜在解决方案中,大约40%来自个体与外界的私人接触;TsaiGhoshal在对美国一家大型电子企业的研究发现,跨团队个体间的知识资源交换与企业产品创新的相关系数达到0.46(p<0.5),李涛和王兵通过对107位在读博土的调查发现,个体间的知识共享对改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均具

6、有显著影响。  如何促进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是实践界和理论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在理论界产生了不同的研究议题,根据Argote,McEvilyReagans所提出的知识管理研究框架,有关于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议题可归纳为三类。  1.2.1个体特征对非正式转移的影响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个体知识转移动机和个体特征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的研究.关于转移动机研究方面,GherardiNicolini认为,不论在组织还是在社会里,知识都是一种社会分层的资源,导致具有相对权力的各种地位,创造知识就是产生一种能被交换的价值资源,转移知识涉及价值的转让,因此促使知识源进行私有知

7、识转移的激励来自对外界的补偿预期,包括经济补偿预期和社会补偿预期。因此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和社会动机。在经济动机研究方面,Hippel(1987)发现,个体的经济收益预期影响知识源的转移决策;在社会动机方面,Thomas-Hunt,NealeOdgen显示,地位对个体间共享信息的类别具有预测作用。  除了考虑知识源的知识转移动机外,接受方的动机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例如,Szulanski认为,NIH(notinventedhere)心理会导致接受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