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来历》word版

《对联的来历》word版

ID:26590203

大小:58.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7

《对联的来历》word版_第1页
《对联的来历》word版_第2页
《对联的来历》word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联的来历》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对联的来历和起源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

2、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二、对联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

3、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三、对联的种类1、春联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2、节日联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比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3、婚联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比

4、如: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4、寿联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5、勉联、比如: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6、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哀挽死者的楹联。7、职业联:所谓职业联,即行业楹联这类楹联,蕴含丰富,有着诱人的魅力。比如美味招来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酒店联8、名胜联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比如: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