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

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

ID:26639000

大小:4.14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8-11-28

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_第1页
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_第2页
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_第3页
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_第4页
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源流及特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的 发展概况与精神特质什么是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应当属于文化。文化可以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类。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和一般动物、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独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部分。狭义文化——不包括物质文化的部分,仅仅指精神文化,即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产生于过去,影响到现在,并将留存于未来的历史文化,是业已积淀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潜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具有稳定特质的文化。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

2、人类化”。所以自有了人的出现,便有了文化开始之源。原始的文化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个方面,如三星堆遗址文化,这些原始文化,某些方面至今仍令人费解。诸子百家的兴起每当国家处于乱世时,文化反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的景象。中国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典型。“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文化学概念。他认为人类文化是多源头的,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辉煌的文化:中国出现了孔、老、孟、庄等一系列哲学家,巴勒斯坦拥有一批希伯来的先知,希腊则产生了亚里斯多德、柏拉图等一批哲人。这一时代就是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3、现在世界上的许多文化学者都接受了这一概念及“轴心时代”的学说这一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盛况,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以尊“天道”尚“自然”的道家、以强化法令刑律为主的法家、以“兼爱”“非攻”为主张的墨家等,各家代表皆是一代宗师,各成一家之言,呈现中国文化史上最蔚为壮观的局面;这一时代,哲人们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了纵横八极的议论,其涉及的领域之广泛、论述之精彩、精神之深邃,至今仍令我们有一种“仰之弥高”之感;这一时代,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气势恢宏、凌踞百代,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是使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推动力。统一的帝国和 文化的一统

4、秦“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的文化改革一气呵成,其政治的磅礴气势,使其文化也散发宏阔之精神。但思想上却是实行专制,“焚书坑儒”,使中国文化遭受第一次浩劫,开了历史上君主思想专制的恶例。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汉代政治上的统一,促使思想上的统一,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齐放的状态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取代而成为主流文化,文化也实现“大一统”,从此儒家文化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文化,统治中国人民思想近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君权神授”,“王者天所予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他把天地阴阳的自然法则和自然界的五行搬

5、到社会生活中,他的名言是“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所谓“道”即是“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就是居于主要或支配地位的意思,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现在董仲舒伦理思想中的“神权、君权(后扩延为政权)、父权(后扩延为族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的四条极大的精神绳索,特别是“三纲”与神权的结合,形成一套统治人民的精神枷锁,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历史的发展起着不良的影响。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儒家的

6、礼学发展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儒学从此神秘化、庸俗化,溶进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秩序、加强专制主义、镇压人民反抗的御用工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的推行,使儒家思想取得了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成为汉代文化思想的主流,由于儒家的推崇,《诗》、《书》、《礼》、《易》、《春秋》被正式尊为“五经”。东汉时,又增加了《孝经》和《论语》,成为七经。西汉王朝在朝廷立五经博士,并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由于五经都是先秦典籍,要读懂它们就得有人传授,有人注释,于是,传经之学和注经之学就成为专门学问。这就是从汉代一直到清代的官方哲学——经学。在我国文化史上,两汉经学是与

7、先秦诸子学、魏晋玄学、两宋程朱理学相提并论的文化形态。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魏晋南北朝,频繁战乱,社会动荡,可谓又一个乱世。其间的文化统一的局面被打破,文化走向多元化的格局。这一时期,随着东汉王朝的崩溃,儒学企图包罗万象的理论不免黯然失色。于是,玄学应运而生。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它贵尚玄远,其特点是稍略于具体事相,而究心于抽象的原理。它把形而上的哲理放在高位,论事辩理,不带俗气,别有风骨。它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