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ID:26642600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_第1页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_第2页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_第3页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_第4页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文静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6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文静汤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泰必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文静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优于西药泰必利,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文静汤;疗效观察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

2、S),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头面部动作为多,主要表现为眨眼、挤眉、动嘴、吸鼻等,常伴有频繁清嗓,有些甚至不自主地发出各种怪声及口出污言秽语;肢体动作也常见,主要表现为耸肩、点头、手部和腿部的动作。以上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成组出现。目前西医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但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其治疗难以持久,且复发率高,故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其特殊疗效,且明显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自2009年7~12月运用文静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

3、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

4、Ⅳ)中的诊断标准[1]制定。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2]制定。  1.2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9年7~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共60例,均符合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23例,女7例;年龄为5~18岁;病程1~5年。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为5~18岁;病程1~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

5、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  口服中药文静汤。处方:白芍20g、茯苓20g、钩藤10g、玄参10g、麦冬10g、合欢皮15g、珍珠母30g、龙骨30g、牡蛎30g、石菖蒲6g、甘草6g。煎汤口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12周为1个疗程。  2.1.2对照组  口服泰必利(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批号:H31022306。规格:0.1g/片。),口服剂量为5~10mg/(kg·d),1日分2次服用,1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

6、SPSS10.0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3.1.1西医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西医疗效评分标准参照“美国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积分方法[3],医者将根据患儿治疗前后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发生的种类、频度、强度、复杂性及干扰等5个相关变化给予分别评分,并在计算临床症状减分率后评定疗效。临床症状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临床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并且1月以上未复发。显效: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70%,95%。有效

7、: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70%。无效:抽动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减少30%。  3.1.2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及本病特有的证候特点综合评定。本病中医症候分为主症和次症,主症为运动性或发生性抽动,次症为烦躁易怒、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及舌苔黄厚、脉滑数等,按照由正常到轻、中、重度分别给予0,1,2,3分进行评定。医者将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进行总体评分,并在计算临床症状减分率后评定疗效。临床症状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临床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并且1月以上未复发

8、。显效: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70%,95%。有效:抽动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70%。无效:抽动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减少30%。  3.2治疗结果  3.2.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1)疾病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2)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

9、效3例,有效3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23.3%。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