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

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

ID:26644085

大小:5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8

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_第1页
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_第2页
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_第3页
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_第4页
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中国印刷业发展的脉络文/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武文祥众所周知,在古代人类的重要发明中,以中华民族先贤发明的印刷术对促进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最深远。可以说,印刷与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和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印刷业总体上落后了。鸦片战争乃至辛亥革命后,国内虽然相继创办了一些官办和民办印刷出版机构,但真正影响深远的只有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少数几家。建国初期印刷业的复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印刷业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即使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地也至少保留有兵工、被服、印刷三类工厂。在延安的清凉山

2、,毛泽东同志的文章都是由中央印刷厂排版印刷的,他还亲自到印刷厂去校对,印刷厂的工人演戏他都去看,很重视印刷。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里《论政策(续)》一文中,他在谈到文化教育政策时着重指出: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组织发行和输送的机关。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北京成立。鉴于各革命根据地和新解放区在战争环境中分散经营的出版工作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1949年10月3日至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为会议书写了著名的题词:认真做好出版工作。这次会议使原先分散经营的出版

3、工作走向统一管理。1950年8月29日至9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新华书店第二届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出版与发行分工、出版与印刷分工和出版专业化,分别成立人民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和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的决议,把战争年代各新华书店经营的印刷厂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经营的国营企业。可以说,第一批国营印刷企业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印刷力量和新解放区依法没收国民党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印刷厂的基础上加以整顿改组而建立起来的。当时全国有12个国营新华印刷厂,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沈阳、长春、天津、汉口、重庆等地,这样在我国华北、华东、西北、东北、华中、西南等各大行政区就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重要印刷基

4、地。1950年9月15日至25日,出版总署召开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发布《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五项决议》,提出发展人民出版事业的基本方针,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书刊印刷业等意见和措施,并提出公私印刷业要为人民出版事业服务,在“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的方针指导下,逐步走上有计划、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50年10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了《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出版总署同时发布了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通过的五项决议和《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系的决定》,提出:“划一全国各地书刊售价,消灭偏远地区改价和加成出售的现象”,“造货数量由出版社

5、决定,印刷工价由印刷厂决定,订货数量由书店决定,其已经以合同(或协议)规定者,必须严格执行”。这是一次对于我国出版事业有深远意义的大改革。1951年4月,全国第一次新华印刷厂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北京、上海等地的12家出版总署直属国营新华印刷厂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后来全国新华印刷厂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这次工作会议的资料,当时这12个国营印刷企业拥有的印刷生产能力有铅印机128台(对开机两台折一台计算),占全国铅印机台的17%。其中北京新华印刷厂是在没收国民党正中书局印刷厂的基础上经过改组而建立起来的,以后经过多次扩建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综合性书刊印刷厂。首都北京

6、在三年恢复时期,为适应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需要,按照国家计划发展成为全国出版印刷的重要基地。分别建立了美术印刷厂(以胶印为主)、外文印刷厂(以排印英、俄、日、德、法、西班牙、越南、印尼等外文书刊为主)、中央民族印刷厂(以排印少数民族蒙、藏、维、哈、朝鲜等文字书刊为主),共青团中央与中华全国总工会也于解放初期分别建立出版印刷机构。为克服中、小学教科书编印出版的混乱状态,提高教科书质量,1949年建立教科书的编审、出版机构,建立专门排印中、小学课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为中、小学课本排版、制纸型,分发各省市统一使用。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全面高涨时,中央各部委相继建立专业出版社,建立了一批专业

7、性强、各具特色的书刊印刷厂,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刷厂、水电印刷厂、地质印刷厂、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厂、农业印刷厂,还有分别以印制文物图书和地图为专业的印刷厂等。此外,在轻工、银行、军队、铁路系统等也都建立了各自的印刷工业体系。这样,印刷技术实际就应用在社会的各个系统,而且又高度分散,这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印刷工业在管理上形成“谁用、谁建、谁有、谁管”的管理体制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建国之日起,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在这一时期中,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