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ID:2668760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_第1页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_第2页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_第3页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_第4页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提高安全输血意识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73例住院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473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其中男18例,女28例,患者年龄6~92岁。46例患者中发热反应28例,发生率为60.87%,过敏反应18例,发生率为39.13%,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所输注的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为3.13%,洗涤红细胞未见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采

2、用去白细胞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国6/vie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  DOI:10.14163/j.ki.11-5547/r.2017.06.102  输血是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一种特殊治疗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在急诊抢救和纠正慢性贫血中起重要作用,既有短期的抢救作用同时又有长期的积极效果,科学合理的输血可以救治患者,但由于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及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会使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5]。现通过本院采取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对本院20

3、11年1月~  2013年6月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2473例,对其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2方法  1.2.1血液制品构成情况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单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冷沉淀。  1.2.2统计方法输血后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由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记录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在24h内反馈给输血科,经输血科的统计,所发生的输

4、血反应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按照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要求[1],对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24h内的输血反应予以诊断并列入统计资料。  1.3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由本院输血科和临床科室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标准为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38℃)为发热反应[6];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的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者为过敏反应[7]。  2结果  在2473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其

5、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6~92岁。46例患者中发热反应28例,发生率为60.87%,过敏反应18例,发生率为39.13%,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所输注的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为3.13%,洗涤红细胞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见表1。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给予解释者,轻者感到身体不适,重者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死亡[8-11]。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分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12,13],免疫因素相关性疾病主要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性休克反应、荨麻疹

6、、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或血浆蛋白质的同种免疫。非免疫性因素相关疾病主要有高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溶血反应、空气栓塞、枸橼酸中毒、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输血相关传染病以及输注被细菌污染的血液的反应以及快速大量输血的反应等。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紫癜、非心源性肺水肿以及快速大量输血的反应等[2,14-16]。在本次4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全部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发热反应28例,发生率为60.87%。造成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原因有致热源,细菌污染,免疫反应,

7、国内较多见的是免疫因素,多发生于输注多人份血小板浓缩液(PCs)时以及多次输血或多次怀孕的妇女中,因多次输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的白细胞,体内产生白细胞抗体,再次接受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源,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所以有多次�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应给予密切观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也与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以及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在贮存期间的血液由于白细胞活化后及释放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β和肿瘤坏死因子均可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有关报道国内输血不良反应

8、发生率为1%~10%[3],而本院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低于有关报道,这是本科室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正确掌握患者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