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

ID:2672314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_第1页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_第2页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_第3页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摘要】  从历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从生理、病理、治疗三个方面,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指出重视二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脾胃;情志医学;相关性;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多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日益成为中西医学共同探索的新领域。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机体对外界精神刺激或既往刺激痕迹的一种“应答性反应”[1];而情志病,是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2]。

2、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和脏腑机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在情志的产生、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深入探讨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略作回顾、分析与思考。  1脾胃与情志相关的源流  情志医学滥觞于远古时期,资料记载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万余片,其中有一些是关于疾病症状如失眠的描述,这可能是对情志病最早的记载[3]。《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对情志病

3、开始有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它提出了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在内的“九气说”,并以五志为代表,运用五行学说把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确立了中医学的“五志说”。情志见于中医  3脾胃与情志相关的现代研究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癫痫、抑郁证等情志病的认识思路,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14],并在研究具有和畅气机、升清降浊的“宁痫冲剂”中发现[15]其抗痫作用可能与调节γ-氨基丁酸-谷氨酸(GABA-Glu)的失衡,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

4、(BDNF)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神经元损伤作用有关;对具有化湿和胃、宁神解郁的“解郁1号”研究中发现[16]其抗抑郁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在皮质、海马区的表达,提高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水平,协调5-HT与去甲肾上腺之间的平衡,并保护5-HT与去甲肾上腺神经元免受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害,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此外,中医情志学说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在认识方法和致病因素上有极大的相同之处[17],气机失调是中医情志致病的基本病机,理气降逆散结的“心舒1号”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5、系统的某些环节而具有心身双调的作用,是治疗情志病的有效方药[18]。  学习记忆属于中医情志(主要是意、思)的范畴,与脾藏意主思契合,因此脾与学习记忆生理、病理上必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归脾汤可能通过调节精氨酸加压素[19](AVP)与催产素受体[20]水平和基因表达而影响其学习记忆。同时,通过测试大鼠脑匀浆的乙酰胆碱脂酶(AchE)含量的变化,发现脾虚模型大鼠脑组织的AchE明显升高,使作用于胆碱能M-受体的乙酰胆碱(Ach)大为减少而影响M-受体的兴奋从而使记忆功能减退。经过四君子汤健脾胃治疗后

6、,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chE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脾虚组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明显较正常组及四君子汤治疗组低(P<0.05),得出脾虚影响大鼠脑记忆功能生化指标的结论[21]。系列实验研究体现了中医脾藏意主思的意义,为中医临床从脾论治情志疾病(尤其脑系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4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脾胃与情志相关理论确有其合理性并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情志、神志,情绪、情感等内涵不明,概念不清,区分不严;对脾胃

7、在情志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够,其机制及相互作用规律不明,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较少。近年来,有关情志医学的实验研究开展得较少,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实验研究更鲜见报道,这主要与难以设计出符合中医七情致病的动物模型有关[22]。  因此,脾胃与情志相关的研究思路可归结如下。首先,应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其深刻内涵,规范明析情志、神志、情绪、情感等概念,探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寻求临床应用的切入点。其次,积极开展其临床研究,一方面进行脾胃与情志的病因、病机和病证研究,另一方面提炼出治疗原则并筛选效验方药

8、,形成科学的治疗体系。再者,应重视其实验研究,要注意把握微观与宏观的结合,微观上借助现代科技优势,宏观上体现中医特色。实验研究对情志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西医学结合的必要手段。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将有助于从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多层次,以及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等多环节进一步阐明脾胃与情志相关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的科学机制。【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