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

ID:26738930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_第1页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_第2页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_第3页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_第4页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论文【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ERD的定义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30%的GERD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0%,西方国家尤为多见。目前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GER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抑酸剂、促动力剂的广泛使用,对GERD的认识及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freel,避免使用下列药物:钙离子阻滞剂、茶碱、安定

2、、酚妥拉明、黄体酮。2.1抑酸药GERD是一个酸相关性因子,GERD症状缓解和损伤黏膜愈合均高度依赖于胃酸控制[12]。一般将胃内pH=4作为鉴别反流胃液对食管黏膜有无侵袭力的分界点,pH4的胃液含有活性胃蛋白酶,可引起反流症状,损伤黏膜,故提高胃内pH≥4是有效治疗GERD的关键,胃内pH4时间的延长与GERD症状改善及炎症愈合有相关性,一般认为,治疗GERD时要求24hpH值维持在4以上的时间不少于18h[12],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使反流液对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损害作用减少,从而减轻症状促进病变

3、愈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有效的药物之一,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壁细胞表面的H+,K+-ATP泵抑制胃酸分泌。正因为壁细胞在长时间空腹后进餐时胃酸分泌最活跃,故一般认为早餐前30min服用PPI效果最好。目前有5种PPI可供选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潘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国外有学者[13]对5241例经内镜证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予埃索美拉唑40mg/d(早餐前30min)或兰索拉唑30mg/d(早餐前30min)治疗,8周后埃索美拉唑组

4、食管炎愈合率92.6%,兰索拉唑组愈合率88.8%且服用埃索美拉唑第5天,胃内pH4持续时间为14.0h,高于雷贝拉唑(12.1h)、奥美拉唑(11.8h)、兰索拉唑(11.3h)和泮托拉唑(10.1h),P0.001。于是埃索美拉唑减少或消除食管酸暴露作用更为显著。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光学异构体,其作用机制类似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比奥美拉唑的肝脏首过代谢更低,故其全身利用度更高,这意味着它在24h内对胃酸的抑制作用更持久、更有效,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后胃内pH变异更小,临床上持续反应性更好[14

5、],PPI能同时抑制白天和夜间反流,对酸的抑制作用强且持续时间长。在一项比较研究中,兰索拉唑30mg/d,8周对中、重度GERD的愈合率为91%。而雷尼替丁300mg每天2次愈合率为66%。PPI对大剂量H2RA治疗无效的GERD也有效。说明RE达到治愈所需要的抑酸剂量和时间均大于消化性溃疡。H2受体拮抗剂(H2RA):H2RA能非常有效地减少夜间酸的分泌,在PPI治疗的基础上加服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部分患者“夜间酸突破”。但在减少白天酸暴露作用不强,采用治疗溃疡的2倍剂量,3个月愈合率,雷尼替丁

6、57%,法莫替丁58%。2.2促动力药GERD是上消化道动力疾病,其治疗在理论上,首先应改善动力,增加LES张力,改善食管清除功能,增加胃排空。西沙必利是5-羟色胺第4受体(5-HT4)的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的肌间神经丝的中间和末端神经元的受体,使胆碱能神经纤维末端释放乙酰胆碱,促进消化道的动力,加快胃的排空,对全胃肠道平滑肌均有促动力作用,能提高LES张力,促进食管蠕动和酸的清除,具有抗反流作用。许多文献介绍西沙必利可以有效地增强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促进食管收缩的幅度和推进收缩的强度,

7、以及促进胃排空[15]。国内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西沙必利10mg,每日4次与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治疗8周,RE治愈率分别为62.8%和50%。其同类产品莫沙必利片(MosaprideCitrateTablets)是一种新型消化道动力药,能选择性的与肌间神经丛的5-HT4强效结合,促进其生理性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增强上消化道的动力与协调性。多潘立酮片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彭加添等研究表明

8、,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强于多潘立酮片,而与西沙必利片的疗效相当[16]。但西沙必利片在高敏病人中可出现QT间期延长或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尽管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结构也是相似的苯甲酰胺类,但没有与西沙必利片相似的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17]。最近研究显示[18],γ-氨基丁酸(GABAB)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通过抑制迷走神经信号的传入、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和背核间信号传递以及迷走神经信号的传出来降低的TLESR发生率,从而使GER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