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

ID:26751554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_第1页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_第2页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_第3页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_第4页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看产品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摘要题】本文通过对影响第一颗原子弹制造过程的参与者做的历史回顾与分析,说明了高科技产品的行为主体不仅只有科技界,还包括政界,实业界,公众等5个层面,并进而揭示了产品主体结构的运行模式。【正文】    1 回顾原子弹的制造历史许多事实已经证明,一个高科技产品,可以带动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形成。以核技术产业为例,美国在70年代拥有的加速器占世界加速器总拥有量的三分之二,年产值达20亿美元,〔(1)〕美国核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很大成份要归功于它所研制出的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应该说,

2、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再没有比原子弹来得鲜明、直接、广泛而深刻。这不仅因为核战争所能引爆的一百余万颗日本广岛原子弹(全世界核武器贮量)将可以至少把人类反复摧毁近20次,造成整个地球近几个月黑暗与寒冷,即核冬天的出现,而且因为“核战无胜者”的威慑作用,使得人类更有希望告别世界大战,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世界环境。〔(2)〕从高科技产品的形成过程看,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产品主体很显然是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为了揭示带有“系统性”的产品主体涵义,让我们还是回顾一下原子弹的制造历史吧。(1)卢瑟福与原子科学理论早在1898年7月,

3、居里夫妇正式宣布了对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发现以后,卢瑟福立即把注意转向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这种天然放射性究竟是什么?1899年,28岁的卢瑟福报道了有关铀射线穿透铅箔的情况,他发现铀射线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非常容易被吸收的,他称之为α射线,一种是穿透能力较前者强,他称之为β射线,这两种射线都伴随有所谓γ射线,它是最强的一种放射性α辐射〔(3)〕。卢瑟福正是运用了α射线这个炮弹,轰击薄的金属箔时,发现了原子核。但对原子核模型的描述却是建立在质子——电子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上。但这没有影响他获得1908年诺贝尔奖。由卢瑟福

4、的学生查德威克(Chadwik)在发现了“中子”以后,原子核的结构才被确定下来。中子的发现,由于其不带电荷可以接近原子核,使物理学家得到了一个比α射线更有力的轰击原子核的炮弹。利用核能的可能性由此产生。(2) 西拉德与“原子反应堆”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他的以狭义相对论为基础的著名公式E=mc[2]时,人们只是把它当成人类企盼能源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梦。1913年H.威尔斯(H.G.Wells)竟在他的《TheworldsetFree》一书中预言了一场由英国、法国等国与德国、奥地利等国的世界核大战。世界的主要城市都被原子弹

5、摧毁。尽管威尔斯预言这场战争将在1956年爆发,但它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却一点也不失水准。〔(4)〕受威尔斯的影响,西拉德(LeoSzilard)在原子核理论的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增加粒子速度以获取轰击核心的能量,于1928年12月17日提出了最早的直线加速器的专利申请。一周后,又提出了回旋加速器的申请。1934年12月为了克服相对论效应,他又提出了同步回旋加速器的专利申请。〔(5)〕并在1934年初受到居里夫妇发现的人工放射性的鼓舞下,西拉德又提出了链式核反应专利。〔(6)〕在证实了铀裂变可以解放两个以上的中子时,链式

6、核反应的可行性在理论上已经解决。(3)罗斯福与原子弹研制由于担心德国会利用比利时的铀矿,1939年西拉德请与比利时女王熟悉的爱因斯坦给女王写信,目的是尽力阻止德国利用这一战略资源,发信前,他们认为应先通知国务院,这样他们认识了萨克斯。在萨克斯的提议下,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总统应优先发展核技术。10月17日萨克斯见到了罗斯福总统,由于萨克思并不很熟悉核技术的主要内容,也不善于向外行阐明科学道理,会见中,他喋喋不休,大谈地缘政治等,再加上西拉德所建议的只是要生产一个大块头的快速反应堆,这就使谈话的任务变得不清楚。“看来罗斯福总统

7、至少可能就没有真正听明白萨克斯在讲些什么”。〔(7)〕1941年10月9日,华盛顿卡纳基学院院长万尼瓦尔·布什工程师,面见罗斯福总统建议拨款支持科技界抢在德国人前研制出原子弹。会见只用10分钟,他就拿到了“可以,罗斯福”的批示,就是这一天美国总统终于下令研制原子弹。〔(8)〕(4) 奥本海默与“曼哈顿工程”1942年8月13日,根据科学研究发展局主席布希博士的建议,在纽约以东的曼哈顿地区建立了一个研究机构,作为制造原子弹的领导机关,并把原子弹的研制计划命名为“曼哈顿工程”,具体由奥本海墨负责。曼哈顿工程共有16个工程项目

8、同时执行,其中主要工程是原子反应堆,235工厂,原子弹试验场等,在参加工程的15万人当中,仅有12个人知道全盘工作计划。〔(9)〕1942年12月在西拉德等科技人员直接参与下,芝加哥大学的原子反应堆被成功启动,这标志着,人类制造原子弹只是时间问题了。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炸响在人群居住地的世界第一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