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

ID:26795872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_第1页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_第2页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_第3页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_第4页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进入20世纪,歌舞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先进文化要素,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比如,把历史剧、音乐剧和西洋的作曲技术融合在一起,还吸收了中国京剧艺术来进行创作。京剧是形成于北京的戏曲,也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享誉江南的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八旬万寿祝寿。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着名的还有四喜、春台、和春,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乾隆末年,一批汉剧演员也陆续进京。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两剧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合,又吸取昆曲、京腔之所长,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

2、——京剧。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京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得以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京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今,京剧也已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活跃于国际舞台上。同样都是本国文化精髓,歌舞伎和京剧在艺术上的地位是相同的,可是在艺术表现上确实有着不同的文化感觉。以下试从音乐性、角色设置及舞台构造上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以窥端倪。(一)音乐性的区别京剧的音乐性则是通过打击乐来表现,通过节拍来控制整个戏台的节奏,达到演出的舞台效果。歌舞伎原本起源于念佛舞蹈,这也使得歌舞伎必然拥有与音乐融于一体的特质。特别是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期,受人形净琉璃的影响而形成的“丸

3、本物”作品中,“义太夫节”音乐伴唱是表现剧中情节和人物心理行动的重要手段。另外,由于歌舞伎的台词一部分是采用“七五”字的诗体,这种跟京剧念白类似的台词往往需要音乐的伴奏。1558—1570年这段时间成为日本戏剧史上的变革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三味线”日本本土化。之后“三味线”在歌舞伎表演中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伴奏音乐。京剧属于板腔体,主要有二黄、西皮两个唱腔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在京剧“唱、念、做、打”的四大基本功中唱功排第一,各大名家、名派也是以其独具风格的唱腔形成各自流派的。而“念”本身也是一种吟唱,“做”和“打”的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更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人物动

4、作的节奏始终要和音乐的节拍一致,形成一种呼应的节奏感。而且京剧的打击乐在刻画人物的内心、渲染场景气氛和演员的上下场以至幕布的升降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京剧舞台上,人物的行动甚至是思想活动,都要通过舞蹈化的动作、节奏感的演唱和念白来表现,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二)角色设置歌舞伎的角色设置种类繁多,从性别上来说有男女之分;从年龄上来说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即老人和小孩两种分类;从角色性质上来说有善者和非善者之分。京剧在角色设置方面有其独特的语言称谓。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歌舞伎的角色分类现在大都以角色性质来简化分

5、类。从总体上来说,歌舞伎总共有四大类,分别是“主角”、“旦角”、“丑角”和“配角”。“主角”是指善良的男性,包括和事师、实事师、和实师等。和事师一般指柔和善良的英俊的人,实事师是指具有判断力、能调解事情、且能忍辱负重的人,和实师则是指和事和实事的折中者;“旦角”是歌舞伎中女性角色的总称,一流旦角指的是旦角中的首领;“丑角”是饰演夸张、搞笑角色的演员;“配角”则是和主角相对的角色。而在京剧中,“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角色,其中又可细划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是指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在剧中代表刚毅正直的形象。小生,在京剧中则指青年男子的角色。武生是指扮演年轻男性武将,他们往往要用

6、形式上的武打技艺展示剧中人物的高强武艺。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分为许多行当。如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的被称为“正旦”,因常穿青色的长衫所以在京剧中也被称为“青衣”。扮演活拨开朗或泼辣风骚的妇女的角色被称为“花旦”。此外还有“花衫”、“贴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小旦”等角色。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颇具风格的人物造型,脸谱也最为丰富。因其脸谱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来勾画,所以“净”角又俗称为“大花脸”。“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丑角的表演风格和净角完全不同,他的出场往往会引起听众的笑声。“丑”也分为“文丑

7、”和“武丑”。“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更夫、酒保、狱卒等。“武丑”则扮演一些机警风趣或颇具武艺的人物,象侠盗小偷、绿林好汉等。不管“文丑”或“武丑”,在剧中都是滑稽、幽默的喜剧人物,并不完全都是反派角色。(三)舞台构造歌舞伎的舞台是由能剧舞台演化而来。最初的舞台是长宽均为六英尺的正方形,舞台后面是乐屋。“花道”是歌舞伎舞台构造的一大特色,产生于1652年前后。起初是为有钱的观众向喜欢的演员赠送礼物时提供的通道,连接着舞台和观众席后方的休息室,后来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构造。“花道”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