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ID:26843445

大小:95.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1-29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_第1页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_第2页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_第3页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_第4页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道德经译文《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

2、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   ......

3、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

4、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老子》第六章               

5、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译文】:......    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通向这个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

6、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很无所谓吗?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水,居处善于择下而居,存心幽深而明澈,交游共处谐和相亲,言行表里如一,公共关系易于清静太平,办事能干,行动善于应机顺势而行。正因为水总是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它很少患过失。《老子》第九章 

7、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