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述要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述要

ID:26940136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述要_第1页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述要_第2页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述要_第3页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述要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述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宄进展述要张丁香(广丙鹿寨县人民医院质控科545600)【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366-02胃肠动力异常如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是由诸多原因而引起的以胃排空延迟和小肠推进减慢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病证[1],与多种疾病及其并发症有着密切的相关,临床以脘腹胀满或疼痛,纳呆,恶心,呕吐,嗳气,腹泻等为主要表现[2],中医将其归属为脾胃病范畴。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胃肠动力异常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中医

2、学历来重视脾胃的作用,《内经》中就有“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的记载;中医认为脾胃的运动形式是升降运动,其升降失常导致气机阻滞会引发胃肠疾病,这说明中医在脾胃疾病认识与医疗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完整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木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优势。脾脏及胃腑生理特性:中医认为,脾胃同属中焦,五行属土。脾脏性属阴,喜燥而恶湿,无需食补或药补,只要人体能够进饮食,脾脏就能在转输之际多先受其益,而无脾脏阴津虚损之虑,而饮食积滞,或湿邪留滞均可致脾气壅滞,所以,脾脏升清、转输、运化水谷精微之基础为中焦脾胃气机畅利。胃腑喜润而恶燥,其健盛及生理功能是否正常

3、取决于水分与多汁的营养饮食是否充足及阴津的生化能力是否正常。阴津充足时胃才有形质,能润泽食物,有化物能力,而胃腑阴津亏虚时胃即生燥,时久胃气则失和,最终生机不荣[3]。中医对胃肠动力及其异常的认识:脾主升清,既有助于胃的消化,又能将进入脾胃的水谷之精微等吸收并上转至心肺,合肺气之化,心气之变,化生成津液与营血,然后再往人体的其他各部位进行输送,利于营养组织器官,为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胃主降浊,不仅能够阻止纳于胃腑内的食物向上返流食管,使其在胃内能进行充分的腐熟,奋利于小肠发挥更好的腐熟与化物功能,还能够将水谷之糟粕逐渐下降至并排出体外,是脾能升清

4、的重要保证。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人体的消化活动中,脾升胃降相辅相成,协调运动,缺一不可[4】,共同完成水谷之受纳、腐熟、运化输布之生理过程,是人体消化吸收过程的基本动力及形式,也是人体中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是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即生命活动的枢纽所在。所以元代医家朱彦修说:“脾胃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矣”;而李东垣的脾胃论中也有记载“易円:两仪生四象乃天地气久,八卦是也,在人则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营养周身,乃水谷之气味化之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脾胃气机的运

5、动不协调,出现升降不及或升降反作吋胃肠动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就会产生胃肠动力异常性病变。《顾氏医镜》曰:“升降者,病机之要也。”,《素问•逆调论篇》円:“胃者,六腑之海,其气宜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在下则泄,浊气在上则生腥胀”。胃肠动力异常性病变的主要症状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痞证、嗳气、呕吐、呃逆、反胃、泄泻等,其病变主要表现为中焦之纳运升降失常,因此将其归为“胃脘痛”、“泄泻”、“便秘”、“痞满”、“胃反”、“吞酸”等脾胃病之范畴[5】。胃肠动力异常的中医病机:唐氏[6】认为胃肠动力异常为

6、肝气不舒,肝强脾弱,木乘土位而致肝脾不和,病位在肠。张氏[7】认为胃肠动力异常为湿热内伏,肝失疏泄,久病则脾肾两虚而致虚实夹杂,病因在饮食。王氏[8】认为胃肠动力异常为肝胃气滞,肝失疏泄,肝木克土,致脾胃升降失常所致。黄氏[9】认为胃肠动力异常为脾气胃阴不足,纳化失常,肝失疏泄,引起肝胃不和所致,以脾气虚弱、胃阴不足、肝失疏泄为本,以胃中气滞、热郁湿阻为标。孙氏[10]认为胃肠动力异常为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的虚实夹杂之证,以脾气虚弱为本,以气滞食积、胃失和降为标。胃肠动力异常性疾病的中医施治要点:(1)要顺应脾胃之生理特性:根据患者之病证,寻找其气机失调

7、之所在,辨明虚、陷、滞、逆的病变形式,依照脾宜升、健、燥、温、补;胃宜降、和、润、清、泄之规律,采用药物升降浮沉之特性,因势利导或逆向调整,恢复正常的脾升胃降状态。(2)注重整体调节:人体各脏器之间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要从通降入手,保护胃气为先:胃肠气和,主通降,升降协调,出入有序,则生化有源,否则壅滞为病,使脾胃纳运复常,则诸病证自除[11]。(4)药物要合理配伍:以升促降,以降促升的药物合理搭配有利于流通气机。例如,苦辛配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辛甘发散为阳,酸

8、苦涌泄为阴。”。对胃肠动力有促进作用的单味中药分类[12]:(按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