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

ID:27093374

大小:7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1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_第1页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_第2页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_第3页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_第4页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 [摘 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传统国企由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企业的产权结构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国企在竞争r市场中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新国企现象横空出世。文章通过对新国企研究文献的综述,提出了对新国企的独到理解三个代表八个坚持和一个本质区别,并从产权制度视角.L.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分析对新国企及其现象进行了研究论证。  [关键词]新国企;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新国资运动    引言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 [摘 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传统国企由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

2、投资主体,企业的产权结构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国企在竞争r市场中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新国企现象横空出世。文章通过对新国企研究文献的综述,提出了对新国企的独到理解三个代表八个坚持和一个本质区别,并从产权制度视角.L.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分析对新国企及其现象进行了研究论证。  [关键词]新国企;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新国资运动    引言    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新国企研究 [摘 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传统国企由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企业的产权结构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国企在竞争r市场中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新国企现象横空出世。文章通过对新国

3、企研究文献的综述,提出了对新国企的独到理解三个代表八个坚持和一个本质区别,并从产权制度视角.L.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分析对新国企及其现象进行了研究论证。  [关键词]新国企;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新国资运动    引言    从2003年开始,新国企概念及现象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热议的话题,有人为新国企现象欢呼,认为中国转轨中群体性出现的新国企现象,有可能吸引国际注目,甚至成为转型经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并将对国有银行改革以及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国企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有益的启示;也有人对新国企现象感到担忧,认为新国企现象的背后涌动着新一轮的国进民退的浪潮,在这股浪潮中,大型国企利用自己的

4、优势跑马圈地、大肆扩张,其结果是它们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垄断领域的竞争性环节,国有经济的比重出现了由下降转为上升的态势,而此举必将加大垄断行业改革的难度,这也是与国企改革总体方向相背的。在这些对新国企现象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当中,甚至有人认为,新国企尽管在在形式上是股份制企业,有些甚至已经是上市公司,但实质上其企业体制还是承包制,因为国家仍然是大股东并有绝对控制权,国家激励企业经理人员的主要办法还是利润分成及行政控制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国企它与老国企之间存在哪些区别?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新国企现象?这种现象对国企改革来说是成功还是倒退?本文试图从产权制度人手并结合中国海油案例来研

5、究上述问题,以期揭示新国企的本质特征,阐明新国企现象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并就如何深化国企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作理论层面的探讨。    一、文献综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最早较为正式述及新国企一词的当是韦三水。早在2003年4月初,作为《今日东方》主笔的韦三水发表了《新国企群落三国鼎立时代的到来》一文,该文比较正式地述及到了新国企(新型国有企业)一词,并将其与大型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并驾齐驱,认为新国企群落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竞争中壮大的市场化新型国企,如海尔、TCL、长虹;另一类是传统的新型国企,如华润、中粮、中石化、中联通、一汽。不管是市场化新型国企还是传统的新型国企都基本具备

6、了现代企业的共性:明星级企业领袖、鲜明的企业形象、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完整而清晰的产业链条、良好的融资渠道、初步的跨国战略、行业领导者。文章认为,除了保留国有控股权不变外,新型国企的新目标已经和任何民营、跨国公司没有什么两样。  2003年4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在北京正式挂牌,这标志着近10万亿国有资产将面临重大的监管变革。4月底,《今日东方》又发表了吴先民的文章《新国企破题》,吴文提出,新国企主要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市场化生存方式;二是顾客导向的经营理念;三是明晰的经营战略;四是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五是建立了新型的企业文化。吴文认为,新国企现象促使外资

7、、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三种资本力量的竟合,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年5月6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吴先民的新国企新在何处,由此引发了一场涉及学界、企业界、政界的关于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中国何去何从的辩论。由于正值十六大刚刚开完。新一届政府走马上任之际,加之中国于两年前加入了WTO,既需要逐渐兑现WTO承诺,更需要紧锣密鼓地与国际接轨。因此这场辩论比之以前的类似辩论具有了更务实的、更深远的意义。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震中、剧锦文等学者也提出新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