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二》ppt课件

《古代文学二》ppt课件

ID:27131000

大小:1.95 MB

页数:221页

时间:2018-12-01

《古代文学二》ppt课件_第1页
《古代文学二》ppt课件_第2页
《古代文学二》ppt课件_第3页
《古代文学二》ppt课件_第4页
《古代文学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此时,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最有意义者,就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特征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比较明

2、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自觉追求上。2、文学创作的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乱世,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和晋室的东迁,继之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争斗等等,在三百多年里,少有宁日。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

3、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迫,托体同山阿。”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有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

4、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就是陶渊明所采取的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游仙主题与生死主题关系很密切,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且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离骚》、《远游》已开了游仙主题的先河,不过那主要是一种政治寄托,魏晋以后,游仙主题作为生死主题的补充,企求长生的意思变得浓厚了。曹操的《气出唱》、《精列》,曹植的《游仙》、《升无行》、《仙人篇》,张华《游仙诗》等,已经构成一个游仙的系列。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隐逸思想早在《庄子》书中就体现得很强烈了。《楚辞》中淮南小山

5、《招隐士》,汉代张衡《归田赋》可以视为表现这类主题的早期作品。魏晋以后,沿袭《归田赋》的有潘岳的《闲居赋》,而陶渊明的大量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则使这类主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诗品》中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小说、文学批评等等。建安(196~220)诗坛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蔡琰,正始时期(240~249)主要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其中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太康(280~289)诗坛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左思的八首《咏史》成就较突出。从西晋永嘉到东晋灭亡,

6、百余年间,玄风盛行,玄言诗达到高潮。陶渊明、谢灵运的出现,开拓出了田园、山水两个新的诗歌领域。齐梁时期“永明体”的出现,提高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沈约的“四声八病”说的提出,诗歌创作技巧更趋成熟。梁陈时期,士族文人生活腐朽,出现一批“宫廷诗人”。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作为唐代绝句先声的乐府民歌。散文题材更加广泛,辞赋、叙事、抒情、咏物的小赋代替了汉大赋。小说也达到了兴盛时代,出现了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4、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其形成与老庄思想有直接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

7、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意言的一派。“自然”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其所谓“自然”不是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真”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无边,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真”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这境界是受之于天地,性分之内的,自然而然的。不受礼教约束,没有世俗伪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