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ID:27198172

大小:74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_第1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_第2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_第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_第4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悦培乐学假期班《生活与哲学》诗句与成语类专题选择题集中训练by陆智乐试卷第3页,总4页1.“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3.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中的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4.“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下列诗句与题中诗句蕴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有()A.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B.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黄金无足色,白璧

3、有微瑕5.关于庐山瀑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列对该诗句分析解读正确的一组是①“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烟”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②“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的使用体现出意识的能动性③“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疑是银河落九天”说明人能有目的地改造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

4、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地,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联系是随意的7.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8.在我

5、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俗语与诗句。下列对俗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与《易传》中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诗句是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少年安能长少年,

6、海波尚变为桑田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D.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10.宋朝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1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12.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

7、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①世界是运动的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8、止的统一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15.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