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相片》教学设计

17《相片》教学设计

ID:27198622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1

17《相片》教学设计_第1页
17《相片》教学设计_第2页
17《相片》教学设计_第3页
17《相片》教学设计_第4页
17《相片》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17《相片》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7《相片》教学设计李卿珍 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位小学一、教材分析:《相片》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同一蓝天,共享幸福”,由本文及《世界儿童和平条约》、《将军与孤女》、《阳光下的皮肤》、《地球万岁》、《不能忘却的圆明园》等组成。 《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文章语言通俗简单,情感深沉含蓄,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是其写作上的特点。 本文作者是孙犁(1913~2002),小说家、散文家 ,被誉为“

2、荷花淀派”创始人,代表作为《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他的作品多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四个生字,运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等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交流资料,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3.体会人物情感,并“代写”信件,进行阅读拓展性习作。三、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对话描写,使学生感受人物

3、情感。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四、设计理念: 1.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课堂的着眼点。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合理表达。 2.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推动教学的进展,力图使学生“自能阅读”。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依据“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化”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重难点: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

4、福生活的渴望。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板书课题,辨析“相片”的读音和“片”字的笔顺。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等。 学生谈观感。 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疑。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照片。 2.小组

5、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预设: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针对预习中自学的掌握情况,相机进行汉字读音规范意识的渗透,“咬文嚼字”,使语文课有语文味道。 借助“相片”渗透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3.有一个组提到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 4.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三、品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1.以“这是一张_________的相片”为话题,“

6、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 (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 预设点: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请同学们先想想: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别的信封信纸,还要加上

7、一张特别的相片,表达特别的心意。 师: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 生: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测评,使学生在总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根据学情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控。     培养问题意识,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整合出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达到“以学定教”,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师:为什么非用这个写不可? 不用这种纸行不行? 生:是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表达了她们的心意。 预设点: 验讫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

8、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