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

ID:27213083

大小:939.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2-01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_第1页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_第2页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_第3页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_第4页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境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技术指南(试行)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环境重金属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制订本技术指南。一、人群健康基线调查在环境保护部划定的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开展人群健康监测前,应当首先进行人群健康基线调查,查明重金属人体负荷水平和健康损害现状,为选择健康监测点提供依据。(一)调查人群。在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内居住、工作或学习连续6个月以上的人群(不含在污染企业内工作的职业人群)。(二)样本采集及检测指标。1.铅污染。采集静脉血,检测静脉血血铅含量。2.汞污染。采集晨尿或头发根,甲基汞污染区人群检测头发总汞含量和甲基汞含量,无机汞污染区人群检测尿总汞含量。3.砷污

2、染。采集晨尿,检测尿总砷含量。4.镉污染。采集晨尿,检测尿镉含量。5.铬污染。采集晨尿,检测尿铬含量。存在1种以上重金属污染区域,可依据相关背景资料和重金属伴生污染的特点,选择铅、汞、砷、镉、铬等作为人群生物样品增测指标。二、健康监测点筛选原则(一)健康监测点应当在环保部门划定的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内选择,并全面分析环保部门提供的污染防控区域污染源资料及空气、土壤、地表水等基础资料,确定特征污染物。(二)根据人群健康基线调查结果,选择重金属人体负荷水平较高,存在较大健康风险的人群设置健康监测点。(三)健康监测点人群应当相对集中,能够满足监测样本量的需求。三、健康监测方案各地

3、在人群健康基线调查基础上,成立健康监测专家委员会,制订详细的监测方案,原则如下:(一)监测人群。根据既往文献资料和人群健康基线调查结果,分析不同人群对本地区重点污染物的易感性,选择适宜人群开展健康监测。监测人群应当在本地区连续居住、工作或学习6个月以上,在污染企业内工作的职业人群不作为监测人群。铅污染监测人群应当包含14周岁以下儿童,镉污染监测人群应当包含45~55周岁绝经期妇女。样本量应当能够反映当地人群的总体水平。(二)样品采集与监测指标。1.铅污染健康监测点(1)样品采集①生物样品:静脉血。②环境样品:随机选择部分监测对象所在家庭,采集生活饮用水和当地自产的食物样品。食

4、物样品种类包含粮食及其制品、根及叶类蔬菜、肉类、乳类及其制品等,各地可根据监测人群主要食物适当调整。对能够以废气形式排放含铅颗粒物的污染源,应当根据污染源的地理分布、当地气候条件及居民居住地、学校与污染源的距离,在室外、监测对象家中和学校设立空气采样点。环境样品采集要在生物样品采集前一周内完成。(2)监测指标①人体负荷指标:静脉血铅。②健康效应指标:血常规、红细胞锌原卟啉(ZPP)、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儿童智力测验。③环境危险因素指标:饮用水、食品、空气颗粒物铅含量。2.汞污染健康监测点(1)样品采集①生物样品:晨尿和发根。②环境样品:随机选择部分监测对象所在家庭,采集

5、生活饮用水和当地自产的食物样品。食物样品种类包含水产品、粮食及其制品、蔬菜、肉类等,各地可根据监测人群主要食物适当调整。对能够以废气形式排放含汞蒸气和颗粒物的污染源,应当根据污染源的地理分布、当地气候条件及居民居住地、学校与污染源的距离,在室外、监测对象家中和学校设立空气采样点。环境样品采集要在生物样品采集前一周内完成。(2)监测指标①人体负荷指标:甲基汞污染区人群监测头发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无机汞污染区人群监测尿总汞含量。②健康效应指标:尿b2-微球蛋白(b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四肢末端感觉检查、视野检查、听力检查。③环境危险因素指标:甲基汞污染区监测饮用水

6、和水产品甲基汞含量;无机汞污染区监测饮用水、食品、空气颗粒物无机汞含量。3.砷污染健康监测点(1)样品采集①生物样品:晨尿。②环境样品:随机选择部分监测对象所在家庭,采集生活饮用水和当地自产的食物样品。食物样品种类包含大米、蔬菜、海水鱼、软体类、甲壳类、肝脏类、奶类等,各地可根据监测人群主要食物适当调整。对能够以废气形式排放含砷颗粒物的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地理分布、当地气候条件和居民居住地、学校与污染源的距离,在室外、监测对象家中和学校设立空气采样点。环境样品采集要在生物样品采集前一周内完成。(2)监测指标①人体负荷指标:尿总砷。②健康效应指标:皮肤损害检查,主要检查掌跖部位

7、皮肤是否有疣状过度角化;身体非暴露部位皮肤是否有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斑。周围神经病检查,四肢远端向近端发展的感觉型或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功能障碍。③环境危险因素指标:饮用水、食品、空气颗粒物总砷含量。4.镉污染健康监测点(1)样品采集①生物样品:晨尿。②环境样品:随机选择部分监测对象所在家庭,采集生活饮用水和当地自产的食物样品。食物样品采集种类包含大米、叶类及根茎类蔬菜、软体类、甲壳类、肝脏类等,各地可根据监测人群主要食物适当调整。对能够以废气形式排放含镉颗粒物的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地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