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ID:27250175

大小:1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生物物理学专业代码:07101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坚实的生物物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从事生物物理学有关领域的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二、研究方向1.辐照技术与辐射物理化学(生物光谱技术、材料分析化学、生物纳米材料、辐照物理技术);2.辐射与环境健康(辐射损伤遗传机制、环境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辐射医学物理、);3.离子束生物工程(离子束与生物相互作用、植物诱变与基因克隆、微生物发酵);4.

2、强磁场生物效应与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5.生物信息三、招生对象招收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生物、化学、物理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位课学科基础课细胞分子生物学804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与原理603基因的分子生物学80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603辐射化学502.5辐射防护与剂量学402生物有机化学402分子光谱804学科专业课生物医学工程若干前沿402植物分子

3、生物学及实验40/303计算机在生物学中的应用402分子免疫学402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804神经药理学与毒理603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402生物大分子波谱学原理804实验动物学402免疫学技术原理与应用402生物材料402固体化学603生物无机化学603环境科学进展(1)603生物信息学402非纳米技术基础4026学位课污染控制化学前沿402材料有机化学402水环境科学技术前沿402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402核磁共振实验技术804核科学与技术概论804环境生物技术原理603跨学科课程2-4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七、答辩

4、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生物物理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生物物理学专业代码:07101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6具有坚实系统的生物物理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了解并掌握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做出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1.辐照技术与辐射物理化学(生物光谱技术、材料分析化学、生物纳米材料、辐照物理技术);2.辐射与环境健康(辐射损伤遗传机制、环境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辐射

5、医学物理、);3.离子束生物工程(离子束与生物相互作用、植物诱变与基因克隆、微生物发酵);4.强磁场生物效应与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5.生物信息三、招生对象   具有硕士学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按照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有关规定。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2、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由博士生指导小组或导师,根据《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生物物理专业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进行设置,报研究生部备案。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以综述

6、性前沿讲座为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结合研究课题所需阅读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方法等。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本专业要求必须在SCI源I或II区杂志上发表(含接受)一篇研究论文或在SCI源III区杂志上发表(含接受)二篇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具体如下: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2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SCI论

7、文的界定以SCI光盘版为准。(2)研究生取得1项发明专利成果(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且专利申请已被正式公开)可视为1篇SCI论文,但同时应发表至少1篇SCI论文。(3)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II区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4)以共第一作者(限定为两位)、我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I区期刊上发表1篇研究性学术论文。关于(3)条的要求,有以下说明:(Ⅰ)如果指导教师是我单位正式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