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ID:27281842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_第1页
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_第2页
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_第3页
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_第4页
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徐艳燕黄荷(广州市中丙医结合医院广东广州510800)【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予物理预防加低分子肝素预防,确诊者增加尿激酶、华法林等抗凝治疗。结果:65例中3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经治疗后3例患者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栓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釆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

2、-0291-0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下肢静脉,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能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研究发现,未釆用任何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骨折后病人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到58%[1],DVTv临床表现有4大主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严重可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少数可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Virchow提出DVT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2]。1临床资料来自我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井65例。2010年1月

3、〜2011年3月收治行下肢骨折患者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6.4岁。住院时间9〜2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5.2天。住院期间3例发生DVT症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经及时治疗,全部痊愈出院。2术后预防和护理方法2.1心理护理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尤其是高发患者向其木人及家属讲解下肢DVT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讲解DVT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消除其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2一般预防措施(1)基本预防护理措施:术后应立即抬高患肢吋,严禁在胭窩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冋流,亦可让患者家属从远端向近段轻轻挤压下肢

4、肌肉。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奋效措施。术后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活动,增加股四头肌主动等长收缩,增加下肢静脉血液速度,促进静脉冋心血流,从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予防旋盒或者患肢“丁”字鞋制动。对卧床期间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应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使用气垫床,定吋按摩受压部位,以防褥疮发生。(2)物理预防护理措施:主要用逐级加压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物理方法预防。其作用是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受损伤,并冇防止下肢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问流的作用

5、,从而减少静脉瘀滞,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逐级加压使用使用注意事项:①选择大小合适的长腿弹力袜;②确定穿长腿弹力袜时,足趾洞在足趾平齐,确保足趾活动自如;③每天检査长腿弹力袜适合程度,以判断下肢周径的改变;④不要向下翻折长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吋应检查各接U的密闭性,捆绑吋防止管道扭曲,袖带与患肢接触面以容下一指为宜,避开肢体关节及道管处,冋时注意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药物预防护理措施:药物预防是预防DVT的根本措施,而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是药物预防的辅助措施。遵医嘱术后4〜6小时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增加至常规剂量,1次/日。用

6、药时间7〜10天。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做到早期诊断旱期治疗。在抗凝治疗期间最常见并发症为出血,要注意调控补液速度,监测凝血酶原吋间、血常规指标,密切注意观察全身是否冇出血斑点、冇无牙龈出血、鼻出血、手术切U出血、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出血及注射部位出血等情况。(1)此外,静脉穿刺吋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避免在患肢穿刺,尽量选择上肢,减少不必要股静脉穿刺。2.3观察与识别血栓的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肢端感觉、末稍循环、皮肤色泽和温度的变化;肢体活动情况、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若有术后引流管,应保持引

7、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色、质、量[3]。对手术后患者定期用皮尺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与健侧肢体比较,小腿测量的位置为髌骨下缘10cm处,大腿为髌骨上缘20cm处。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如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差>0.5cm,砬及时通知医生,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4]。每天进行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査,如冇压痛应该做Homan试验,阳性提示有血栓形成[5】。还可使用血管彩超检查,必要时进行深静脉造影进行鉴别诊断。这些方法可以及吋发现旱期深静脉血栓,以便尽早采取积极的抗凝、溶栓等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